最美艳、最古典、最犹太……细数百年愚园路之“最”
原标题:去处‖细数百年愚园路之“最”
据乐游上海,最近,东方卫视拍摄的纪录片《愚园路》在艺术人文频道播出,又引发了不少人对这条马路的兴趣。从1918年拓路完成,愚园路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
它是上海第一条完整地用纪录片形式搬上荧屏的百年马路,也是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这条全长2775米的马路上,坐落了百余幢老洋房,是无数上海人的童年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条马路上的老房子之最吧!
最美艳
愚园路1136弄31弄
愚园路1136弄31弄是民国政要王伯群的住宅,是王伯群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而建造的,从1931年起,历经四载,才终于建成。
建筑是意大利哥特式城堡的风格,南面有个1.3公顷的大草坪,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楼内的大大小小的厅室共共有32间,内部通道迂回,上下贯通,可谓当时上海滩少有的豪宅。
住宅内树木葱郁、庭院深深,还有小桥流水点缀其中,园中百花吐艳、分外撩人。
如今这座城堡建筑的外面,挂上了少年宫的牌子,成为孩子们的摇篮。立足其间,还可以听到窗户里飘出的音乐声,萦绕在深浅交替的光影中。
最古典
愚园路838弄
位于愚园路838弄的20-22号、30-32号的唐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是新古典主义双联式花园建筑。
它是无锡民族资本家唐晔如先生的原住宅,唐氏家族是与荣氏、杨氏齐名的民族工商业望族。
1939 年,唐晔如在上海投资创设的元丰毛纺织厂,与章华、协新、寅丰一同占据了行业的龙头地位,并见证了上海在毛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
而今,这里早已变成了普通的民居区,许多家庭生活在这两栋80多岁的老洋房中。头顶交错而过的天线,分割着明亮的天空,风吹着窗台外的衣服,岁月依旧悠长。
最犹太
愚园路754弄
在同仁医院旁边有一幢风格异域的花园住宅,它庭院的围墙是奶黄色的,上边还粉刷着鱼鳞纹饰,围墙上还有绿色的釉面圆筒瓦压顶。
这处宅院由英籍犹太人Roseberry建造,建于1931年,是典型的犹太建筑风格。
因为房子主人是犹太教徒,所以在起居室内还建有一底面积有—座约一平方米的神龛,是平时主人供奉耶稣和祈祷的地方。
建筑造型丰富,斜面与直面相交,高低错落有秩,极具异域风光。
20世纪末,因为江苏路拓宽,住宅整体被移建愚园路750弄内,重建的754号犹太建筑仍在同仁医院内。
最神秘
愚园路749弄
这里格局隐秘而复杂,是愚园路上最神秘的弄堂。沿街而入,眼前逐渐明朗起来,曲折的弄堂里面别有洞天。
其中最出名的是63号、65号、67号,它们分别是当时“汪伪”特务李世群、周福海、吴士宝的住处。
里面的布局像是一座谜城,主弄旁边连着侧弄,侧弄旁又有支道,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往往还有一条暗道通向开阔之地。
因为身份特殊,这些多重的通道和突兀的铁门方便他们隐蔽和逃生,而如今没有了那个年代的动乱,感受着这里庸常而平静的生活气息,让人恍惚穿越一般。
最活泼
愚园路520弄
来到愚园路520弄,抬头就看见弄堂口拱门状的“四明体育弄”5个大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这里以开展体育活动闻名,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挂了牌,成了以群众全民健身活动为特色的居民小区。
灰色的地砖上,“造房子”的图案格外醒目,交替的红、黄、蓝三色敞亮明快,让人忍不住想在这里玩上一局。
小区内跑道一直到达最里边,老弄堂的“九子游戏”以小铜牌的形式分布在各处,不时唤起人们儿时的温暖记忆。
在百年的悠悠岁月中,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慢慢变成了一部石头的书,砖墙罅漏间既蔓延着里弄间的丝丝温情,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图文来自@乐游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