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层次双向开放构筑发展新格局

16.12.2017  13:25

  12月10日上午11时许,随着巨大的桥吊稳稳地抓起第一个集装箱,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码头开港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每年4000万标准箱。

  港口吞吐能力的逐年攀升,不仅是技术应用带来效率提升的结果,也反映出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的稳定预期,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放发展新理念、新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内涵更加丰富,对外开放路径更加清晰,对外开放空间更加广阔。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迈入“全面开放”新时代。

  抓重点 “一带一路”统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恰如中国的茶,来自中国,惠及世界”,今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全体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以茶为喻来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独特理解。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份,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今年5月份,中国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各方达成了270多项具体的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正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还是中国延伸开放战略,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可以和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沟通,拓展对外开放工作;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也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从开放相对薄弱的末梢变成前沿地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方位提升开放的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在未来开放的版图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桑百川说。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达到341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22.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9万余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建设中经贸合作的成效愈加明显。

  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进程中,中方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国际产能合作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近年来,中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产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多边、双边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逐渐形成,重大项目批量落地,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谋统筹 让“引进来”与“走出去”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引进来”的步伐也没有放松。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热烈响应。“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对优质、特色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在11月初公开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于明年11月份举办的以进口为专题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符合世界共同发展需要”。

  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行,着眼于让更多的国家来分享中国发展的市场机遇和红利。对于那些来华投资的企业来说,更看重的则是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过去的5年,我国外商产业投资限制措施和各类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成本降幅显著,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改善。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174家,同比增长15.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7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对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也就是明确了我国境内注册的内资与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同等待遇的形成,对内外资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加快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机制,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关注的知识产权等各类问题,“让外资企业有更多的安全感”。

  对于内资企业来说,则需要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模式,对各类企业采取一致性管理措施,尤其是让民营企业在规则和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提法,首先表明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毫不动摇的姿态。其次是顺应世界吸收外资,营商环境竞争的大潮流,要顺势而为,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邢厚媛表示,外资和内资需要融合发展,走出去要造福当地生根开花,同样,也希望外资来到中国不要把自己当外人,“外资在中国投资发展,也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就业、社会环境建设作出贡献”。

  多元化 模式创新拓宽开放新空间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中国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化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回应有关自由贸易港区建设问题时表示,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自由贸易港的有关建设方案,“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港普遍是设在一国或者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等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是免征关税的,它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就是要通过更高、更深、更新层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探索,建成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创新动能活跃、国际合作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市场高度开放、货物运输便捷的自由贸易港。”顾学明表示,目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因此,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选择条件具备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或港口,赋予其更多的改革自主权,必将成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亟需进一步拓展。这就需要更多的模式创新,通过多途径开放,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管理、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拓宽,不断拓展开放的新空间。

  这种新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95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9%。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05.2亿元人民币,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可以看出,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正成为我国引资的重点领域。这也更加有利于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实体经济和全球治理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意味着我国的开放道路将更加开阔具体、开放环境将更加自由便利、开发发展将更加平衡充分。这要求我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通过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支持和保障。开放发展也应体现其平衡性和充分性,促进开放成果在国内区域之间平衡发展,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以新思路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出了要上海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