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昨袭沪或只是开始 今年汛期城市内涝影响广泛
■民间预测是“上海今年最大暴雨”,气象专家称,雨量不均,尚不能笼统归纳
■上海今年汛期降水总量偏多且梅汛期降水极端性强,盛夏强对流(雷雨)频发
晨报记者 徐妍斐
申城5月29日入夏,6月1日入汛,昨天的一场暴雨拉开了这个可能湿淋淋的夏季汛期的序幕。网上从前天就开始热闹起来,这是否是今年最大暴雨?昨天的暴雨精准打击了早晚高峰出行的人。而从今年汛期的预报来看,这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不过,今天本市雨止,为阴转多云的天气。
崇明达大暴雨级别
昨天清晨,申城在雷电、暴雨两大黄色预警信号下醒来,强对流云团覆盖了大部分城区。许多市民被窗外的电闪雷鸣吵醒,雨水瓢泼而下,让人简直没法出门。等了一会,好不容易雨小些了赶紧出门,走到半路雨势又急了起来,到公司时全身已湿光。中心城区一些道路也因大雨堵得严严实实。家在徐家汇的陈女士说:“大雨中,几乎每个路口的红绿灯都失去了功能,众多车辆在路口横七竖八,并且堵点之间互相影响,平时送孩子上学10分钟的路程,早上开了1个小时。”
下午时分,申城一度雨水暂歇,但昨天全市范围的暴雨似乎专门和上下班高峰对着干,晚高峰一到,强降水立刻又哗啦哗啦下起来。
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昨天崇明雨量最大,达大暴雨级别,浦东、宝山地区够得上暴雨,本市南面雨量比较小。
另外,由于连续5天日均气温达22℃,申城确认已于上周五入夏。今天本市雨止,为阴转多云的天气,气温在21—25℃,周五到星期天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总体变化较平稳,最低气温在20—22℃,最高气温在27—29℃。
不能笼统称“最大暴雨”
早在前天,网络上就流传着关于昨天这场雨的预测。有微信账号称,这场雨可能是上海今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并且配了许多道路积水、车库进水的新闻图片,开着“轿车进去,游艇出来”的玩笑,阅读量轻松超过10万,也被一些网络媒体转载,引起热议。而当时,市气象局的预报是2日会出现短时强降水。“今年最大暴雨”对比“短时强降水”,给人的感觉强烈程度完全不同,有网友质疑:是微信太夸张了吗?
对此,气象专家表示,从严谨的科学角度来看,一场雨在下完前无法定义是否最大。针对暴雨预测,气象部门从昨天一早就发布相关预警,并不断更新相关数据。从昨天雨情来看,全市雨量分布不均匀,因此要分区域来说,不能笼统地称“今年最大暴雨”。
今年5月1日起实行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规定,除气象台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被视为对民间预报的封口令。但记者发现,曾经活跃的一批民间预报员此后都保持低调,或转为私人交流或调整措辞,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微信账号,通过推送的方式大胆地预测天气,并且阅读量不小,目前尚未受到约束。
今年强对流天气或频发
全国各地众多网友都感觉到,今年的天气情况有点异常。湖北石首有网友说:“我家这边以前从不刮大风,今年已经来了几次,连工地板房都吹倒了。”吉林通榆的网友说:“以前没见过龙卷风,前两天我家这边就发生了,卡车大巴都刮倒,房子烂了一片……”而在上海,4月中上旬的倒春寒,和从春到夏一波接一波“天无半月晴”的阵雨,许多人都归咎为厄尔尼诺的反常。
气象专家介绍,虽然厄尔尼诺影响机制复杂,但通常情况下对我国的影响是北旱南涝。华北地区汛期将雨水偏少,易发生酷暑干旱,而长江流域降水将总体偏多。今年上海的汛期预报也显示,与近10年平均相比,今年汛期降水总量偏多且梅汛期降水极端性强、城市内涝及流域洪涝影响范围广,盛夏强对流(雷雨)频发。
目前,华北多地从5月下旬起最高气温就基本保持在30℃以上,而南方暴雨则一轮接一轮,最新这波自6月1日起由西向东推进,影响范围覆盖湘、赣、皖、苏、浙、沪等地区,昨天是此轮强降雨过程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天,但和周边部分地区出现“看海”图相比,上海的雨势相对没有那么吓人,但机场的大面积延误还是让许多旅客苦不堪言。
热点新闻: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