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公布 三产企业和就业占比显著提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上海于2013年与全国同步进行了第三次经济普查,通过此次普查,摸清了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了本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统计局昨起正式对外公布本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经济综合数据,与2008年末的普查结果相比,五年间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大幅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增减”之间显结构优化
两次普查间隔的五年来,上海第二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93.9%,比2008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2.2%,下降0.5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3.9%,提高0.3个百分点。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活跃,企业数量逐年提升;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下,机关和事业单位数量与从业人员比重都出现下降。
五年中,上海二三产的规模占比和从业人数同样持续改变,显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2013年末,本市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占23.1%,比2008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76.9%,提高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9%,比2008年末下降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61%,提高8.2个百分点。
五年间,工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虽然双双下降,但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比2008年末增长5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提高3.3个百分点。
R&D(研究与实验发展)投入,成为五年间本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亮点之一。2013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404.8亿元,比2008年增长102.6%;R&D经费投入强度为1.17%,比2008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看哪些行当,从业者集中
普查结果显示,从2008年末到2013年末,上海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整体增加183.2万人,增长17.6%。2013年末,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工业369.5万人,占30.2%;批发和零售业194.8万人,占1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2.7万人,占9.2%。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制造业占9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3%。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2.9%、10.2%和8.2%。
在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194.8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从业人员71.8万人,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46.6万人,分列前三位,IT、金融等新兴热门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出现快速增长。
另外,在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24.7万户、58.9万人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分居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