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小朋友病了伤了 家长急 医生忧[图]
上周六,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安全专家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一起为虹口区同心路幼儿园的家长做急救培训 |
本市多家儿童专科医院近日门急诊量暴增,孩子如遭遇意外创伤“坐等”120是不是最好的方案?遇到孩子受伤、不适或其他突发状况,家长、老师或急救人员是否能够从容应对有效救护?实际上,目前国内缺乏完善的儿童院前急救体系,120急救系统没有专职儿童急救人员;而针对社会公众的儿童急救知识培训也仅是刚刚起步,掌握救治常识和技能的少之又少。
儿童院前急救缺失
日常生活中危及儿童生命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现场救治常识和救治能力却普遍缺乏。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教育部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帆指出,近年来国内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但缺乏完善的儿童院前急救体系——120急救系统无专职儿童急救人员,针对学校老师或社会公众的儿童急救知识培训几乎是空白,随着上海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增多,院前急救人员匮乏凸显。
专业的儿童院前急救缺失已经给临床诊治带来被动困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莹说:“有时候因路上颠簸,医院接诊时小病人的呼吸管都已从气管内滑脱,有的没有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王莹认为,拯救生命的最佳流程应该是立即的现场急救、120急救再到医院救治,而现在儿童院前急救的环节几乎是缺失的。
孩子不等于“小大人” a“儿童不是‘小大人’,不能照搬成人急救的流程、方法。”王莹解释,“创伤、中毒、溺水、异物吞入或吸入、烧伤烫伤、触电(电击伤)、煤气中毒和中暑等是儿童意外伤害常见原因。成人遇到需要急救的突发状况,多见于心脏原因造成的,而儿童更多则是由于呼吸方面的问题。而且,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其疾病谱与成人也不同,所以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相应的急救方案也不同。”她进一步举例说,成人突发心脏骤停,多由于心律紊乱,此时用除颤仪急救恢复患者正常心跳是非常有效的;但只有不到10%的儿童是上述原因造成,多数是因呼吸停止造成心跳停止,这时候给孩子通气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他一些危重疾病引发的紧急情况也需要不同的干预方式。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儿童急救知识普遍匮乏。”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说,家长对儿童急救也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小事太过着急,有些可以在家处理的小伤害,因为不了解或错误了解,可能会导致过度就医。此外就是太过信任‘经验谈’,听周围错误观点来做急救处理有时反而会延误最佳医治的时间。”
江帆也透露,几年前儿中心曾对上海地区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过一项调查,在从本市19个区县随机抽取的1282名保教老师中,只有3.7%通过了儿童意外伤害第一现场应对知识的评估。有近八成受访者认为面对受伤的儿童没有自信或只有一点点自信实施救助,只有4.4%的受访者面对受伤儿童实施救助时不会害怕出错。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儿中心牵头的20位儿科医生培训了1200名教学能力突出的幼教老师,他们又辐射开来陆续培训了本市的3.5万幼教,老师们无论知识技能还是自信心都有了60%-90%的提升。
培训知晓度尚不高
江帆表示,培养院前急救人员可有效利用院前抢救的宝贵时间和机会,提高患儿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同时为儿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提供宝贵的第一手信息,从而达到院前、院内无缝化诊疗衔接。
早在1999年,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内地率先开展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后又成为国内首个美国心脏协会授权的儿科国际培训中心,开启了针对医护人员和普通社会公众的生命急救技术培训。到目前,该中心总计培训专业医护人员5183名、社会人员630名,现有培训导师18人。
除儿中心外,沪上许多儿科专科医院也陆续开展类似培训。然而,崔民彦坦言,目前可供老师和家长学习急救知识的渠道还不够多。近期,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正和儿童医学中心共同推出“儿童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但培训在家长中的知晓度不高,志愿报名的家长也并不多,仅几家机构投入培训还远远不够。
来源:《新民晚报》 2015.12.22
原文: 小朋友病了伤了 家长急 医生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