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红会特色 为群众服务

26.07.2016  16:07

      2016年7月初,上海市启动第二批9家群众团体改革试点,上海市红十字会是其中之一。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对这9家群众团体提出要求:突出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坚持“一团一策”“一组织一方案”。此前,《上海市红十字会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获市委批复,方案提出要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着眼于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发挥红十字会在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间外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方案’的制定既要符合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对群团改革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及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实际。”上海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高解春点出了“方案”独具红十字会特色的亮点并一一解读。

      关键词:强基层  补一线

      “上海市红十字会自理顺体制以来,一直注重基层组织的发展。现在市红十字会和基层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发展还算健全,但街镇、居村这一级的红十字组织因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没有发展起来,就好像一条链子两头俱在,但缺少联络的关键一环。”在组织建设方面,高解春提出了市红十字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案”提出加强街镇红十字组织建设,并为社区红十字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推进街镇红十字服务总站、居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红十字基层组织的网络化覆盖。

      以上措施将解决的是硬件问题。在软件方面,“方案”提出加强红十字服务总站和站的内涵建设,使其成为服务社区困难群众的有效平台,以及服务会员、服务红十字志愿者的工作平台。

      “如此双管齐下,同时配齐红十字服务站工作人员,使整个组织结构‘上通下达’,不仅能增强市红十字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推进红十字会核心业务发展,还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工作合力和红十字组织凝聚力。”高解春说。

      关键词:专兼职  遴选制

      因为长期处于行政化管理之下,导致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执委会等组织机构及兼职副会长中,基层红十字干部和志愿者代表比例相对较低,更多的是由各个职能机构的领导来担任这些“决策人”角色,“事实上,这些兼职领导本职工作很忙,造成红会工作效率不高,决策过程中不免缺少来自基层的声音”。

      为此,“方案”规定红会领导班子实行专兼结合。班子成员中兼职比例不低于60%。兼职成员中注重增加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基层红会干部、爱心人士、先进人物、红十字志愿者代表等,促进领导班子专兼职成员的优势互补。

      说起用人机制,高解春特别提出了一个“三门干部”的概念——因为市级红会干部选拔需通过公务员考试,导致多数干部“从家门出来进校门,校门出来就进入红会,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同时,长期奋战在基层的红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缺乏进入上级组织和决策层的台阶。

      在这方面,“方案”提出探索实行专职干部遴选制,从基层人民团体、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选拔热心红十字人道事业的人士进入红十字组织。同时,探索建立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于作风不严不实、落实工作不力、工作评价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甚至打破市级和区县级干部交流的壁垒,是上海市红十字会在人员编制方面一个大的突破。”高解春说。

      关键词:获得感  公信力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事业经历了不少风雨,社会公众对红十字会经常发出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如何使红十字会的工作让群众有获得感,如何提高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是摆在上海市红十字会乃至全国各级红十字组织面前的两大难题。”高解春分析。

      群众获得感建立在真正让弱势群体受益和提升群众参与度两个方面。“方案”提出聚焦最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以维护人的生命和尊严为目标,深化“博爱家园”建设、“千万人帮万家”救助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救护培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普及等红十字品牌项目的发展,提升红十字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在市、区(县)层面分别建立应急救援、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等按专业、分领域的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在街镇社区红十字服务总站和居村(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的全覆盖,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自治管理。

      这两条措施分别着眼于发展红十字人道服务项目,健全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是“方案”探索建立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工作模式的具体体现。

      另外,上海市红十字会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开始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直至现在,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依然是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不二法宝”。“方案”中进一步提出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区(县)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基金信息公开制度,统一公开原则、方式和基本内容。在完善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形成由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等构成的综合性监督体系。打造集红十字捐赠款物管理、人道救助项目管理、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综合业务平台,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红十字会的工作透明程度和社会公信力。

      关键词:加强保障  争取政策

      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保障,推进红十字工作健康发展成为“方案”的最后一个部分。高解春说:“上海市红十字会落实群团改革,改革实施方案真正落实到底,不仅需要党的领导,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市、区(县)红十字会党组建设,落实党组抓党建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红十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红十字事业发展状况纳入城区文明创建指标体系;将红十字应急救援纳入本市应急救援体系,依法为执行救援救助任务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提供便捷通道;建立红十字工作经费的合理增长机制,保证救护培训、救灾备灾、志愿者服务、红十字传播等业务的创新发展;建立红十字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等工作制度。

      “在财政、人员方面的保障措施,让市红十字会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完全独立出来,和捐款成为并行的‘两条线’,互不干扰,保证了市红十字会使用善款的公益性,这有利于消除更多针对红十字会的质疑,提高社会公信力。”高解春总结。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贺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