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咱的身边人】创业,就要不走寻常路 ——记“数字媒体显示的解决方案”项目创业者杨燕
在第16届工博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展区,我校MBA毕业生杨燕带来的创业项目在5个高校提交的7个项目中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这个拥有“酷炫”产品的创业者又是如何走出她的创业之路的呢?
“大山赋予我坚韧的个性”
杨燕来自偏远山区,从小与大山为伴。中学时,杨燕家离学校有近40里路,山路崎岖且不通车,杨燕每天早晨4点就要从家里出发,再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她就是这样“走”过了她的中学时光。“我住的地方真的很偏,有好几次我都是哭着走完的。”杨燕坦言那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光。而正是这份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磨练了她的意志,也赋予了她坚韧的个性。
在备战考研时,杨燕的坚持也充分地展现。由于是师范类本科生,再加上工作过一段时间,跨专业考研的她坦言自己的基础较差。“山区的孩子学习基础和能力毕竟和城镇里的不同,尤其是英语花了我很多时间。”尽管英语给杨燕的考研之路带去了重重困难,但她还是决定用坚持与拼搏“死磕”到底。她边工作,边复习,最终,用大山赋予她的力量考研成功。
“折腾”出的创业路
大学毕业后,杨燕到重庆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狭窄的生活圈,对杨燕来说缺少挑战性。凭着骨子里的“挑战”和“折腾”因子,她最终选择辞职。
但是,3年的教师经历带给杨燕的收获却是一辈子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杨燕认为,当老师的几年,不是教学生,而是正自己。此外,语言能力也在教师生涯中得到了锻炼。讲课磨练了“嘴上功夫”。这也为杨燕创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从重庆到上海,从师范毕业到读MBA,在上海,杨燕开启了创业之路。
创业灵感源于在华理读MBA时选修的一门创业课。从此,她便开始了各种“折腾”。学习期间,从想项目到考察装修行业、五金店、电子商务等行业,她的创业“初体验”并不顺利,“那时最难的就是与合伙人达成一致”,但积累了很多创业灵感。
毕业后,杨燕从事销售。此时,她内心的“折腾”因子又开始活跃,“在公司为别人打工,我的身份是跟随者,可如果创业,那么我就是主导者。”最终杨燕与从事技术总监工作的丈夫一起盘下公司,开始了创业。因为有着长期积累的技术和实力,再加上多年从事市场营销所积累的经验与人脉,初创性与不成熟并不存在于杨燕的创业中,因此她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顺利。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对于创业者来说,人脉尤为重要。本着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杨燕打造了独特的“朋友圈”。
2013年7月,杨燕和几位朋友一起创建“赢享”创业平台。10次大型论坛活动、14次核心团队活动、8次文体活动,从吸纳华理MBA学员到吸纳其它高校MBA学员,从吸引学生到吸引高校教师加盟,从MBA创业者到非MBA创业者,杨燕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影响遍及上海各高校。
在打造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时,杨燕体会到了圈子的重要性。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位于杨浦,杨燕要在松江和杨浦之间多次往返,而从项目规划到完工,其中涉及的财务、活动接待等工作也让她这“门外汉”无从下手。为此,杨燕通过朋友“挖”来了现在的财务,在业务洽谈方面也引入了新鲜血液。无论是公司注册、财务代理还是网站制作、市场推广,只要有困难,创业平台里的成员总是能在圈子里找到合适的人帮忙。
如今,杨燕在完成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项目后又注册了新公司。一方面挖掘“裸眼3D”、可互动的触摸屏“透明冰箱”等硬件设备,另一方面,学校常用的微信互动墙、图书馆和教学楼的电子阅报等信息显示终端也在“掌控”中。“我们都像一个放射出无数条线的点,彼此不断辐射出一个庞大的人际圈网络,大家开放思路,走到一起。我们也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见证我们的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