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年轻人并不排斥和反对“广场舞”

22.10.2014  09:20

  东方网10月22日消息:近年来,“广场舞”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日常“景观”,有人欣赏、有人参与、有人烦恼、有人抗议……日前,上海市妇联联手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广场舞怎样不扰民”主题开展“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公共政策”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并不排斥和反对“广场舞”,相反可能持有更加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广场舞”社会参与度相当高

  本次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29份。

  当被问及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参加跳“广场舞”时,165名受访者回答“”,占比达50.2%,表明“广场舞”社会参与率相当高。

  当被问及你支持“广场舞”吗?45.3%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支持,22.2%回答“非常支持”。在研究年龄和支持率的关系时,40岁以下的支持得分高于40岁及以上的得分。撇开噪音扰民等因素,调查发现年轻人并不排斥和反对“广场舞”,相反可能持有更加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调查还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越高的,对“广场舞”支持率越高。同时,女性对“广场舞”的支持率明显高于男性。

  那么,人们支持广场舞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是增强体质(占比69.3%),余下依次为丰富文化活动(占比62.6%),促进沟通交流(占比44.4%),培养集体意识(占比27.4%),提升城市文明(占比15.2%)。不支持广场舞的原因又是什么?有209位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声音太响,扰乱居民生活”,占比达90.4%;有78位认为“大庭广众跳舞,文明内涵不足”,占比33.8%;有20位认为“运动量不够大,增强不了体魄”,占比8.7%;有16位认为“不方便拉家常,没有心灵交流”,占比6.9%。

  对于“中国大妈在卢浮宫广场跳舞”一事,40.1%受访者觉得这是“中国大妈”热爱跳舞,36.4%认为这的确与周围场景有点不符合,29.8%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现象。

   寻找多种良方解决噪音

  近期,在哈尔滨,为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该市执法局对22时至次日6时在居民区内产生环境噪音、干扰他人生活的露天娱乐活动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拒不整改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于这种方式,23.1%的受访者认为肯定有效,36.8%认为基本有效。

  今年7月,西安市政府法制办召开《西安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不少听证陈述人建议对广场舞、打陀螺、甩响鞭进行时间、地点和噪声分贝方面的限制。对此,有114人表示赞同,152人表示基本赞同,63人表示说不清、不太赞同或不赞同。

  不少受访者表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街道居委要发挥主动协调、主动出击的主导作用。

  对于到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受访者给出的答案依次是:完善法规及制度建设,加大对社区的财政投入,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增加街道社区人员配备。可见,除了罚款惩戒之外,应该有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