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星明村闹"水荒"村民洗个澡都难 多次反映未解决
星明村东巷内,823号村民樊女士打井取水。均张家琳摄
“炎炎夏日,村里却经常断水!即便有水,也细得像针管里挤出来似的,这么热的天,不能正常用水怎么受得了?”嘉定区安亭镇星明村东巷村民小组蒋女士近日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当地用水难让大家叫苦不迭。蒋女士称,她已多次向村委会和自来水厂反映,可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
记者在“12345”热线记录中,发现了多个来自星明村的类似投诉。如陆先生称该村全部五个村民小组都经常停水,村委会称今年5月更换水管,可至今没有实施。
装满小脸盆要等10分钟
7月25日10时许,记者由陆家巷路进入桂园小区,穿过一座仅容两人并行的水泥桥,便进入了星明村东巷。
巷口围上来10多位本地村民。东巷806号的郁先生让记者走进厨房,指着一大摞油腻腻的碗筷说:“这么热的天,碗筷都无法洗。”805号村民龚女士让记者上了二楼,将水龙头拧到最大。龚女士在水龙头下放了一个小脸盆,用来浸泡衣服。“小脸盆内盛满水,至少要等10分钟。”晚上用水高峰,水龙头更是经常滴水如泪,有时就干脆断流了。
808号村民羌伯伯对记者抱怨:“经常一身臭汗,连洗个澡都办不到!”他说,一天晚上22时后,好不容易来点水,他想乘机洗个澡,没想到刚抹上肥皂,突然停水了。“由于经常闹‘水荒’,我就在家打了一口井。”823号村民樊女士告诉记者:“除了喝用自来水外,洗衣服之类的都用井水。”
村民们说,每天停水一般有固定时段:如6时—7时30分、18时—22时30分,二楼停水时段要明显延长1—2个小时,甚至更多。
水管老旧不堪重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地“水荒”,让本地村民频频抱怨呢?大部分村民称,是村内铺设的水管太细,年久失修。而个别村民则向记者说出了“实情”:村子内的违法建筑太多了,入住的外来人员太多了。晚上这些外来人员收工回来,用水量一下蹿上去。“本来就那么一根水管,再分出去那么多水龙头,水怎会不小呢?”
记者走在不到3米宽的窄小巷子里,看到两侧村居民宅鳞次栉比,大多数是临时搭建的。东巷823号樊女士坦承,她家一共出租了12间房,其中7间是违法搭建的,每月共得4000元。东巷806室主人说,自家2楼出租了5间,院子内另搭了2间2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每月可得2000多元。至于自来水费,本地出租户对承租的外来人员不问实际用水量,只要每人每月另缴10元。
记者随后来到星明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内居民用水确实不畅。之所以“滴滴答答”,首先是村内水管等供水设施老旧,最近的一次改造至少是在15年前。但更重要的是,基础性公共服务配套是基于原先户籍人口总量而定的,而现在整个星明村的外来人口超过3000人,是本地户籍村民的3—4倍。一到夏季集中用水高峰,势必出现供水不足、水压不够等短缺现象。
拆违才是“治本”之道
星明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村内80%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外来人员服务的。他说,村委会已经向镇里转交了先前包含村内各家各户水表位置、户数名单等在内的图纸,用水难的问题,镇里会安排解决的。记者问,上述图纸并不包含现在村内的实际人口情况,能管用吗?对方没有作答。
类似情况并非只有星明村存在。同样饱受用水之苦的还有马陆镇包桥村赵墙组。据村民称,一到双休日,当地几乎全天断水。赵墙组本地户籍280人左右,人户分离250人左右,全组本地村民仅剩30名左右,入住外来常住人员1200人左右。
为上述自然村供水的嘉定自来水公司表示,嘉定区今年有3个自然村、2017年有5个自然村被纳入新农村建设改造计划,届时对村内管道实施改造,逐步解决农村地区用水难题。改造水管保障自来水供应固然重要,但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邹荣表示,在这些村,更需要通过科学有序的方式,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他建议尽快着手拆除违法建筑,保持人口与自然生态、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综合平衡;另一方面,要兼顾长远,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如此既保障了“底线民生”需求,又防止投入过多的公共资源,产生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