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华理支教团用艺术扶起学生

01.06.2016  18:08

我画了玫瑰花和荷花,后面还有一只彩色的蝴蝶,天空是红色的,我相信我一定会看到”“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个科学家,研究有趣的动物和植物。爸爸平时的工作是搬砖,很辛苦。等我长大了,我要让爸爸妈妈享福”“我画了我家的房子、我、还有学校,我正走在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家离学校很远很远,如果我的家能够住得离学校近一点我会很开心”……

日前,101幅来自甘肃定西山区的学生绘画作品,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一楼大厅展出,吸引了大量师生前来参观。看着孩子们色彩斑斓的画作,稚嫩却极为真诚的文字,师生们深受感动。

此次艺术展的主题为“彩虹童画”,作为策展方的第三届华理研究生支教团,去年起远赴甘肃山区,教当地的贫困孩子通过绘画来获得精神养料,学会表达自我、抒发情感。这一画展便是华理研究生支教团的教学成果,101名小学生的乡土童画跨越黄河长江,从西北山区来到上海,也为城市里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读懂山区孩子生活与梦想的窗户。

支教”需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今天该怎样支教?短短一年的支教又能给山区孩子带来什么?这是从2013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一直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3年来,3届18名华理支教志愿者,先后前往甘肃山区,努力帮助当地学生改善物质生活、提升受教育水平。然而,随着支教工作的深入,第三届支教团团长陈敏媛发现,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陈敏媛意识到,比起物质生活的匮乏,山区孩子们精神方面的成长更需要关注。

陈敏媛告诉记者,刚到山区时,支教团员们完全被当地的环境所震惊。冬季一直持续到5月,寒冷,缺水。大家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会是怎样的。当陈敏媛来到学校,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后,她发现,和城市里孩子的自信开放不同,这里的孩子沉默寡言,在下课时间也不会走出教室玩耍。 “由于教师的稀缺,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书法和绘画。于是在教好语文课之余,我主动承担起了书法和绘画的教学任务,为的就是希望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帮助他们寻找到更好的自我。

为了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支教团员们先后发起了各个项目,来帮助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学会爱、表达爱。支教团设置了励志奖学金,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为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梦想,支教团建立起了“物资银行”,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劳动、作业、品德等挣得“积分”,向“物资银行”兑换文具、衣物等学习、生活所需的用品;此外,支教团还通过网站众筹获得了2万元资金和3000本绘本,建起了学校“彩虹绘本屋”。

陈敏媛表示,团员们希望通过绘本屋和绘本课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在被关注,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提升艺术修养,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我始终认为,支教并非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要尊重孩子,帮助他们通过挖掘自己的价值与能量,促使他们通过挖掘自身潜能,生成成就人生梦想的意识与自信。”陈敏媛强调。

用绘画艺术来引导孩子成长

华理研究生支教团一直以来就以“关注、相信和陪伴”以及“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理念作为支教目标。为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团员们始终关注着每一名山区孩子,希望寻找到更好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在我成为班主任的第一次班会课上,我提出与每位孩子合影,到时候可以把照片洗出来给他们留作纪念。全班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进来,唯独有一位小男孩不愿意,他告诉我,全班都嫌他又丑又笨,不愿和他一起玩。”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交流,陈敏媛发现,这个自卑、内向的孩子小福,原来是因为天生的读写障碍,无法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因为这个原因,小福不会读写拼音、无法完整地写字,也从不做作业,考试也看不懂试题。如果生活在城市里,也许他能够到特殊学校就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发挥出这个群体特有的一些天赋。但在山区,他只能跟其他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就读,之前的老师对他也一直是放弃的态度,因此他在班级中受到很多同学的轻视和嘲笑。

这让陈敏媛觉得很心痛,她决心要走近这个孩子,打开他的心扉。渐渐地,陈敏媛发现,这个孩子对绘画具有别样的天赋,于是她给小福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绘画日记。陈敏媛送了小福一本绘本和一套彩笔,于是,小福开始每天用绘画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而每天,陈敏媛也会花上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来询问和聆听,以了解他的绘画内容、情绪状态、内心想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福整个人开朗了很多,也喜欢上了表达,不仅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他开始有了好多自己的想法,多次获得了全班同学肯定的掌声。第二个学期一开学,小福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主动交给了陈敏媛一份抄写生字的作业,这让陈敏媛惊喜不已。“现在,当我看到小福不但能在写字上有了很大突破,还能每天完成作业,并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经常画画送给老师和同学们时,我从中看到了绘画与艺术有着点燃这些孩子心灵的力量。

大山深处开出艺术花

小福的成长,让整个支教团队发现了绘画的神奇:何不让孩子们都尝试用绘画表达自己?

绘画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当完成艺术作品时,孩子们会收获到一种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陈敏媛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能量像一股洪荒之力般倾泻而出,生活、经历、情感、理想,都能通过一幅幅稚嫩的画作表达出来。

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由此开始了。高峰乡明德中心小学里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华理支教团的引导下,被艺术所浸染,孩子们的创造力被艺术所激发,他们的表达力也以画为媒介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而对于支教团员来说,他们也通过绘画、通过艺术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中,大山深处,漫山遍野地开放出了艺术之花。

我希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能量被更多人看到。”带着这样的想法,陈敏媛利用社工专业访谈的优势,在课余时间独自完成了对全校101名学生画作的访谈,并在华理的青志协、“跬步+”青年发声平台以及“微笑益GO”等公益社团的帮助下,将这些作品在华东理工大学展出。“用画为你讲述山区儿童的生活与梦想。”陈敏媛说,“我相信,他们的能量,可以感染到每一个前来看展的人。

在华理青志协的帮助下以及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资金的支持下,支教团制作了1010张明信片,每张明信片上都有孩子亲笔书写的祝福。这些明信片将会在画展现场进行义卖,所有收入都会用于支持当地的教育。同时,支教团也会将明信片寄送给之前给予当地物资和资金支持的朋友们,以示感谢。

对话陈敏媛:泥土作诗 画艺育人

记者:为什么想到用绘画的方式?

陈敏媛:支教之初,我们和很多人一样,关注物资的缺乏,但当物资渐渐足够,我们发现,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外部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当地学生的精神世界也非常需要关注。

借由小福的个案,我发现绘画的神奇,想到了让孩子们尝试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情、理想。围绕着绘画内容的访谈,比单纯的问问题让孩子们感觉更安全,更愿意去真实地表达自己,也让我们和孩子的距离拉得更近。

记者:在和孩子们交流他们的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陈敏媛:我利用课余时间独自完成了全校100多位学生的画作访谈。借由画和访谈,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的家庭,开始明白他们的家庭如何塑造了他们现在的一些想法和性格;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孩子的梦想,那些纯真美好的梦想也唤醒了我心中那份热情;我更看到了很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非凡的绘画天赋,他们笔下的画和故事,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的潜力和可能。

记者:为什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画展?

陈敏媛:孩子们的作品真的非常棒,可以给人带来关于美和创造力的体验。他们的画和话都是走近和了解他们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画中蕴含了他们的故事和思想,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他们。

我也希望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表达,通过画展的形式,为“山区儿童”这个群体发声。这个群体通常在大众眼中是一种弱势的、可怜的、缺乏资源的形象,但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大的韧性,他们承担了很多,自身也积蓄了很多的能量,这些能量能够支持他们去面对未来的困难。

东方教育时报》第8版

 

 



    原文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  发表时间:2016-05-25   |  作者:臧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