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四书五经”进课堂,通过思想积累激发学习新动力 《东方教育时报》:华理五博士为学生巡讲经典
用《论语》解读“爱的艺术”,跟随《老子》了解“幸福的秘密”,顺着《中庸》去体会“无事不从容”的心态……11月10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思想学术节开幕式上,5位老师带领着近800名学生一起体验了传统经典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秦美珠、汪斌锋、汪帮琼、王党辉、陈迎年5位老师全是华理有哲学教育背景的博士,在开幕式现场,他们分别就“幸福的秘密——《老子》 导读”“成长的烦恼——《大学》导读”“仁者之言——《论语》 导读”“勇者之心——《孟子》 导读”以及“万物生——《中庸》导读”等五大主题做了15分钟的“试讲”,接下来,5人还将走进各大学院,就这些经典古籍进行“巡回演讲”,把“四书五经”带进课堂。
据主讲人之一、华理人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迎年介绍,早在15年前,华理就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化导论”课程,15年来,约有5万名学生在课堂上与孔孟老庄“对话”。尽管华理的理工科学生占了多数,但他们在阅读经典时却并没有太大的障碍。陈迎年告诉记者,他的学生中甚至有人会将数学思维和传统典籍中的理论进行比较,如把“阴”与“阳”和计算机中的“0”与“1”对应起来思考。“我觉得这也算是理工科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一种别出心裁的理解吧。”
陈迎年告诉记者,在“巡讲”过程中,他们会淡化学术味道,像做科普一样让学生接触经典读物,从每本书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逻辑架构、核心思想以及人生启迪等方面入手,用一个个故事阐释经典中的名句。
薛鹏目前就读于华理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这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甘肃的一个小县城,之前很少接触到与国学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来到华理后,他在担任班长的工作中,发现经常要与人交流,这让他开始从《大学》《论语》等典籍中寻找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而这次5位老师的“巡讲”,更是让他找到了一个进一步研读、理解经典的绝佳契机。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表示,我们不能把信息当成知识,把收藏当成学习,而是要学会思考,敢于批判,进而解放自己的思想。“学生们在阅读经典书籍的同时,能够与先贤对话,让灵魂往上走,从而在达成精神传承的同时,保持好奇心,通过思想的积累来激发学习的新动力。”华理学工部副部长岳海洋表示:“这次的讲座及巡讲就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第一课堂的延伸,以此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从古代圣哲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提升精神境界和人格素养。”
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华理就推出了“文化艺术”课程系统,并将“美学”列为公共必修课。进入本世纪后,“中国文化导论”取代“美学”,成为该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最近的10余年,华理将立德树人与文化认同深度结合,建立了以“中国文化导论”(公共必修课)为轴心、由15门公选课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完善青年学生精神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
(《东方教育时报》第十六版)
原文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 发表时间:2015-11-18 | 作者:臧莺
原文链接: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5-11/18/content_33956.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