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预防、早筛查成提升全民健康重要途径
【导语】“大医治未病”,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健康中国”这一概念备受关注。就在今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
对于广大民众来讲,面对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关系到个人生命,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发展。
当下,注重健康教育、健康投资理念已经成为健康管理的主流,在对健康的经营管理上,预防胜于治疗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是每位民众都应当拥有的健康管理意识。
据悉,疾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其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结局;这其中,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再到疾病临床症状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而为预防疾病留出了宝贵时间。
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对于个人乃至社会至关重要。
中国人对健康的投入60%-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表明,在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3800万,其中,中国占到860万,而这其中,约有300万人因患上某些本可预防的疾病而过早死亡。
我国2012年的肿瘤年报显示,每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如果能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可以预防70%以上的癌症。
对于女性高发的乳腺癌、宫颈癌,如果能够早检查、早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愈率,提升个人健康水平,同时,也能够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而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往往有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当下技术条件已具备,民众亟需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要想真正告别癌症,培养良好的预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远比治疗来的重要,通过正确的饮食、科学的运动和减少吸烟、酗酒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发病几率。与此同时,借助现代技术的使用进行早预防、早筛查,使得降低癌症死亡率有了更多的条件。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总裁韩小红女士就曾在多次会议上讲述了早预防、早筛查挽救了她生命的故事。
2005年6月,韩小红在韩国考察时,做了一次无痛胃肠镜检查,回国后的第四天她受到了报告,诊断结果位早期癌细胞。正是这次“无心”的检查,使得她有了提前治疗的机会,也助力她开创了健康体检事业,成为“中国专业体检第一人”。
目前,我国也针对一些疾病开展了普及大众的广泛筛查。著名的“双丝带”行动,就是面向社会广大妇女的,以乳腺癌和宫颈癌同时排查的双癌筛查项目。
通过妇科常规检查、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VIA)/复方碘染色检查(VILI)、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乳腺彩超检查、钼靶X-线检查等诊断技术,提高了两癌的诊断检出率,为早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伴随着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医学迎来了精准时代,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了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能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典型案例为,今年年初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在其重点工作中就包含了:启动“百万人基因组计划”、寻找引发癌症的遗传因素、建立评估基因检测的新方法。
我国也于今年3月份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筹划启动精准医学计划,一些大的医疗机构已经在精准医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始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方案。
当早预防、早筛查、早治疗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时,我们还缺少什么?——缺少疾病预防的意识。
以癌症为例,按照中国癌症机构的预测,中国在2020年癌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会分别高达400万人次,以及300万人次。有专家认为,之所以死亡率一直很高,这与预防和早诊早治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有关。
因此,提高健康意识,注重疾病预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