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猗园奏响“欢乐进行曲”9月18日起将举办欢乐民俗节

17.09.2015  12:07


民俗是美好生活的纪事。而它,独特的美感正在被人们慢慢寻回。9月18日起,主题为“寻非遗印记,品传统文化”的2015上海欢乐民俗节又将在金秋和市民游客见面。活动将通过静态展览、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古猗园中呈现民俗、欢乐、文化之美。市民游客可通过观赏、聆听、品尝等形式,近距离感知传统民俗文化。



文化展览“看得见的历史” 你见过曾经作为“嘉宾”,参加过2010上海世博会展览的古船模型吗?你是否看见过“身价”百倍的筷箸工艺品?你是否了解“学院派”的紫砂刻绘?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将集体亮相古猗园。逸野堂内,展示的是中国文明博大精深的“船文化”。源于上海崇明的“上海沙船”礼品船、广东广州的“快蟹船”、江西九江的“姑塘风网船”、安徽女山壶的“女山湖粮划”等8艘古船模型,一艘艘船只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石韵馆内,展示的是“竹刻文化”和“紫砂刻绘”。竹刻是上海郊区一门古老的文化,距今400年历史,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臂搁、插屏、抱对的形式展现人物、山水、草木,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紫砂“绘刻文化”则被赋予浓郁的文化历史,壶身、壶盖或者壶肩上的精致雕刻,既体现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婉约。


梅花厅内,展示的是景德镇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70余件以荷花、松树、枫叶等自然元素为题材,精美奇巧,熠熠生辉的瓷器,给人“霸气外露”的感觉。



不可无竹居内,展示的是源远流长的上海“筷箸文化”。清代乾隆铁鞘刀筷、清代景泰蓝蒙文鞘刀筷、浮雕梅兰竹菊黑檀筷等一双双筷子通过题词、刻诗、绘画、烙画、镶嵌、雕镂等艺术形式,演绎出“成双成对”、“快快乐乐”的好兆头。



鸳鸯厅内,展示的是民俗韵味浓厚的“民间布艺文化”,近30件纯手工制作、色彩典雅,技艺高超的立体布艺展品,体现出雅俗共赏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感染力。 


园艺展示“听得见的自然” 欢乐民俗节期间,古猗园换上“新装”准备迎接中秋和国庆佳节。南北大门前,红彤彤的灯笼喜庆味十足。公园各处,千余盆颜色鲜艳的花卉盆栽成为布展的亮点。小草坪西侧“飒爽金秋”景点,金秋五谷图案的立体镂空屏风前,金色的万寿菊、红色的三角花、橙色的孔雀草簇拥着朵朵向日葵,尽享蝉鸣鸟叫之音和大地原野芬芳,呈现出一派欢乐金秋的喜悦景象。九曲桥西南侧“湖畔影音”景点中,精致玲珑的各式灯笼摆置于鸳鸯湖南岸之上,周边红艳艳花草吐露着芬芳,美妙之音仿佛在四周回荡,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勾勒出一幅普天同庆、喜庆祥和的节日景象。


照壁前“布衣竹魂”景点中,具有传统特色的纺纱机、竹水车、布艺屏风的小品巧妙组合,恬静清雅,潺潺溪流声中,仿佛听到了乡间忙碌耕作的声音。小草坪东侧“竹节清风”景点,展示的是《东篱秋色图》、《竹石梅兰图》、《清荷图》、《三友图》等13幅竹艺屏风作品,竹叶齐齐摇来,风吹竹林簌簌声和沙沙声同缤纷的草花,渲染出节日的氛围。 


民俗展演“品得见的人文” 民俗的展现方式是多重的。而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正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适应市民游客的文化需求。今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还将融入时代元素,使不少活动历久弥新。中秋、国庆期间,市民游客可以走进古猗园,欣赏“情满中秋”非遗音乐演出和观看国庆欢乐剧场;还可在公园内体验拉洋片、皮影戏、捏面人、浇糖画等互动性强的民间手工艺绝活表演。此外,国庆期间(10月1日——10月3日),“古园新韵,感受穿越”--着传统服装免费游园活动将继续上演。春藻堂的南翔小笼文化展,将向市民游客展示南翔小笼和古猗园源远流长的历史。


(看看新闻网记者:汤铭)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