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熊光楷:纪念《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

27.07.2015  10:2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来说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70年前的7月26日,中、美、英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对战后处置日本做出具体规定,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基础。70年后的今天,再次纪念发表 《波茨坦公告》 这一重要国际法律文件,对于铭记战争教训、守护和平成果,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印迹历久弥新

举世瞩目的波茨坦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会议召开前,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已结束两月有余,但日本法西斯集团还在负隅顽抗。苏美英三大国为最终击败日本、安排战后国际格局,决定召开波茨坦会议。这次会议的代号被定为“终点”,即表明了这一涵义。惨烈的战争过后,柏林这个大都会已是满目疮痍,找一个合适场所开会都变得很困难。为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议在位于柏林西南约40公里的波茨坦召开三巨头会议,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位置便利,当时属于苏控区,没有遭到战火严重破坏,便于各方协调安排; 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波茨坦曾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发源地,腓特烈大帝在此建造了夏宫“桑苏西宫”,大兴兵营、扩张军力,使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在这个地方商讨终结法西斯主义问题无疑具有特殊意味。 

在这次会议上,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占据着重要地位。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他与斯大林在波茨坦的第一次单独会晤中明确指出“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期待得到苏联的帮助”,可见美国参加波茨坦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会议期间,三国军方高层也多次举行会议讨论对日作战问题。为对日本发动一次强大的政治攻势,7月24日,杜鲁门就事先起草好的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即《波茨坦公告》草案)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协商,双方同意邀请中国参加签署,并将草案内容通过美国驻华大使转交中方征求同意。7月26日,美方收到中方同意的答复;当晚,由中、美、英共同签署的《波茨坦公告》正式发表。8月8日晚,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签署,宣布对日作战。由此,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展开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一击。  

公告》内容彰显正义

波茨坦公告》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全称是《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全文共13条,表明了盟国发表该文件的首要目的就是迫日投降,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尽早结束战争的强烈愿望。 

其一,《公告》 严正指出了日本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公告》 第六条判明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征服世界,其性质是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中、美、英三国之所以用国际法律文件形式对日本发动的战争作出明确定性,就是为了郑重昭告世界:日本军国主义是非正义力量,“必须永久剔除”;其战争行径是野蛮的、赤裸裸的侵略,与“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毫不相容。今年5月,安倍在日本国会党首辩论中竟以未读过条款为由,拒绝承认《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血迹斑斑的罪行,不容否定、不容篡改。 

其二,《公告》 表明了彻底击败日本的意志和决心。1945年,盟军已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转入全面反攻,战线迫近日本国土,日军陷入走投无路、困兽犹斗的困境。《公告》发表后,各国在军事上迅速响应:8月9日百万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同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各解放区武装力量向日军展开全线总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可见,《公告》的发表促使盟国迅速对日发起总攻,对尽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三,《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公告》 第十三条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对此,日本政府起初予以拒绝,并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但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合力打击下,日本军国主义别无选择。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并宣示“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投降书的签署,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其四,《公告》 界定了日本战后的领土范围。《公告》 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此条款再次确认了 《开罗宣言》 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明确划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两份国际法文件均明确要求,终结日本对“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的非法占有,既包括明文提及的中国东北、台湾岛和澎湖群岛,也包括日本1895年窃取的钓鱼岛等,以及二战期间非法占领的西沙和南沙群岛,这些领土必须依法归还中国。 

其五,《公告》 提出战后追惩日本战犯并建立和平政府。依据《公告》第十条、十二条,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着手审判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以绞刑。同时,开始制订并颁布实施日本新宪法即“和平宪法”,其第9条事实上剥夺了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法律依据,遏制了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武装的野心,确立了战后日本追求和平的政治体制。  

公告》精神不容篡改

波茨坦公告》是用几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70年来,世事沧海桑田,国际风云变幻,但包括《波茨坦公告》 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要成果至今依然值得倍加珍视、精心守护。 

应当牢记,《波茨坦公告》 奠定的战后国际秩序不容挑战和颠覆。二战结束后,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为法律基础、以联合国为权威机构的国际秩序,让世界总体和平成为现实。遵守《波茨坦公告》规定,是日本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正式承诺。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曾指出:“日本正是因为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以及东京审判的判决,才得以重返国际社会。”然而,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至今对战争历史的认识和教育仍存在明显偏差、在反省战争罪行上态度暧昧。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加快修宪扩军步伐、解禁集体自卫权、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力图摆脱战后体制束缚,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时至今日,法西斯主义的幽灵并未销声匿迹,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野心并未完全遏制,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正义与邪恶决不容混淆,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 

应当牢记,《波茨坦公告》 明确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台湾同大陆尚未统一,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我们纪念《波茨坦公告》,就是要精心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 

应当牢记,《波茨坦公告》 重申了中国对东海钓鱼岛和南海岛礁拥有主权。《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应归还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其中当然包括日本侵占的东海钓鱼岛和南海诸岛,这也是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中承诺的义务。战后,中国政府收回了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签署,其中白纸黑字写着“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日方将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然而近年来,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势力沉渣泛起,从日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到非法“购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种种倒行逆施不仅罔顾历史事实,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在南海问题上,个别东南亚国家置中方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于不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岛礁,甚至倒打一耙把所谓岛礁争端诉诸国际法庭,这些颠倒黑白的做法,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应当牢记,《波茨坦公告》 指明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战期间,中美两国曾并肩战斗、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形势下,中美两国元首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必将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平稳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干扰因素。冷战期间美日通过“归还冲绳协定”擅自把钓鱼岛私相授受,近来又强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日本政府公然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从否认侵略罪行和殖民历史,到参拜二战战犯亡灵、为军国主义者扬幡招魂,再到架空和平宪法、为介入地区争端松绑。这些做法不仅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背道而驰,而且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相符合,将给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挑战。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到访德国时引用了前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历史就是历史,事实不容篡改,真相不容歪曲;法律就是法律,《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的内容不容否定,精神不容践踏。无论是历史功绩还是历史教训,都理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记忆。同时,历史直通现实又指向未来。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正视历史,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将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高举《波茨坦公告》的正义旗帜,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让《波茨坦公告》和其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一起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名誉院长) 

来源:《解放日报》 2015.07.25 第04版 国际 

原文: 纪念《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