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定律:“我想做一个只属于南京的城市符号”
走进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很容易发现一家悬有“行走南京”匾额的小铺。进门浏览才发现,这家小店与众不同。
这是一家经营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的小店。杯子、成套的茶具、存钱罐(如图)……产品上百种,差不多都是日常用品,但每一件都很美,做工也很精致,更重要的是设计,在从前的工艺品设计师们似乎已经穷尽了所有可能的当下,这里的多数产品竟然呈现出十分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很明显,这些美妙作品的设计构思并非抄自西方,因为她们无不体现出一种东方神韵,一种中国式美丽。其中大量设计还契入了南京文化元素,如绘有南京各大标志性景点图案的水杯、“辟邪”形象的存钱罐、以明孝陵神道石马为原型的“马上绽放”多肉盆等。
是什么人从哪里淘到这么多的独特之物?记者采访才知道,这间小店的上百种创意商品,每一件都出自一个专业设计团队之手。这个专业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定律”。
定律,南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现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推广,曾参与上海世博会、成都熊猫展等创意文化项目。
“很多城市的旅游纪念品都是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城市文化特点。”谈及创建“行走南京”的初衷,定律说,眼看着自己的原创设计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地开花,却未能为家乡作出点贡献,他满腔的遗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坚定了创立“行走南京”品牌的决心,并于半年前设立了这家门店,希望为推动南京本土的创意产业贡献力量。
就这样,这名充满热情,热爱生活,总是有着新奇想法的设计师带着满怀梦想的年轻设计师团队,开启了这趟梦想之旅。团队各人张开想象的翅膀,契入中国文化元素、南京文化元素,产生了大量作品创意;接着是磋商,淘汰,好中选优;再接着,团队将最后选中的作品拿到团队自己的制作地,精心手工制作。
这家小店同时也集结了多名知名本土设计师的作品,如郭许GUOXU旗袍品牌。该设计师通过十几年的潜心沉淀,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予以当代的优雅演绎,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上海、南京知名音乐家、名媛和艺术家的至爱。上海著名设计师董涛作品最近也亮相“行走南京”,她的《童年》、《飞》、《我儿》等系列作品,感情真挚,细节丰富,表情灵动,以女性的视角诠释了对生命、对记忆、对流行文化的理解,深受藏家喜爱。
可以说,小小的“行走南京”创意生活馆不仅是一个小铺,差不多成了至少十多名专业设计师得意新作的展存空间。
“将来也会考虑在别的城市开一些有他们文化特色的店,比如‘行走扬州’,‘行走北京’等,但是现在我觉得首先得把手上的‘行走南京’做好。”定律说,“我想做出一个只属于南京的城市符号,这是我作为一个南京人,也是作为一名设计者的责任。” 阅读原文
来源| 南京日报 记者| 梁圣嵩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