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东京审判研究进入第二个高峰

15.11.2016  02:08

今年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审判(即“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昨天,为期两天的“东京审判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落幕,其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充分的讨论,凝聚共识并发表了论坛成果。与会学者认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重要审判,至今仍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应当清算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维护世界和平;而追究个人刑事责任,也符合国际法原则;同时需进一步确认中国对东京审判的贡献与东京审判对中国的意义。  

从1946年5月3日开庭起,东京审判通过司法程序审理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及伴随着侵略暴行的犯罪事实。经过整整30个月,法庭才于1948年11月4日至12日进行宣判。在审判过程中,28名日本被告中2人死亡,1人丧失责任能力,剩余的25名被告全部被宣布有罪,其中东条英机等7名被处以绞刑,16人被判无期徒刑,2名被判有期徒刑。审判期间,接受了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共779份宣誓证词,被告的辩护律师前后人数也达130余名之多。日本结束占领,并重新回归国际社会,正是以承认东京审判为前提。  

参加论坛的日本学者致力于东京审判史料与研究。作为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日本立教大学历史系教授粟屋宪太郎,编有52卷本的讯问记录、10卷本的国际检察局文献等,是最早大规模利用东京审判原始文献的学者。他认为,东京审判有两个研究高峰,一是在东京审判之后,另一个是最近。“第一个高峰很正常; 第二个研究高峰的出现与东京审判史料的大量公开有很大关系。”同时,有关国际犯罪研究的发展也推动了东京审判研究,很多学者发表了相关著作,如他本人的《再论东京审判》,户谷由麻的 《东京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法与正义的追求》,林博史的《BC级战犯审判》,博伊斯特的《东京审判再评价》等都是重要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对东京审判的研究已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在历史领域,有粟屋宪太郎的《通往东京审判之路》及横岛公司的《凯撒诉讼与东京审判》;在法学领域,关于法官、诉讼程序与判决,也已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取得了很好成果;在国际关系领域,之前人们并不了解印度相关政策,此次论坛上东京大学中里成章教授做了补充,明治大学米什兰·弗兰克教授也深入研究了法属印度支那政策,弥补了这一领域空白。然而,日本学者认为,关于东京审判与中国、东京审判与日本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慰安妇问题、大轰炸、原子弹、731问题等等,都没有充分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指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部保存的东京审判文献相当丰富。这些资料是纽伦堡审判美国法官泰勒为主的学者个人捐赠的,有很多未使用的、未被编号的文献材料,既有英文材料,也有很多日文材料,涉及许多重要历史问题。“其中,红色标签的是法庭未曾使用过的证据文件,这些史料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从未被提及。”因此,他认为,除庭审记录之外,大量收集整理出版相关私人档案,如法官日记、书信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解放日报》 2016.11.14 第02版 要闻  

原文: 东京审判研究进入第二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