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本市志愿服务相关情况

27.11.2015  10:45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介绍了首次发布的《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以及“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的重要活动和特色项目。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鸣、市志愿者服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振民、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建军出席新闻发布会。

  今年的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力量,是推进社会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生活的新理念、新方式。

  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两方面内容:一是发布《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二是“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的重要活动和特色项目。

   一、《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有关情况。

  加强对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态势的评估,依据《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决定从今年起,每年“12.5”国际志愿者日发布《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目的是为公众了解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权威平台,为政府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引起社会关注,形成发展共识,更好地推动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刚出炉的《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对近年来上海的志愿服务的发展作了一个基本的评估:

   一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架构和“一体两翼”的工作架构。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上海志愿服务初步形成了由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协调,市、区(县)、街(镇)志愿者协会和各行业、各条线志愿者服务总队构成的组织架构。以及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和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一体两翼”的工作架构。

   二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基地、项目、队伍、活动四位一体志愿服务体系。 截至2015年10月,上海共建成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102家(区级基地200多个);各级志愿服务项目达到了20大类5万多个(53792个),在志愿服务平台上经常性开展的活动项目超过4000个(4264个);市级直属志愿服务总队94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80万人(1808385人)。

   三是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体系。 根据志愿者的需求,设计出了优质课程培训、团队文化营造、服务时间记录、杰出优秀志愿者评选等丰富的激励措施;同时,通过推进《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实施,打造志愿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从政策和工作两方面对志愿服务加强了保障。

   四是发展了一批多元格局的志愿服务组织。 截至2015年10月,在市志愿者网上有志愿服务组织共16443个。这些组织开展的活动,涉及到社会治理、扶贫帮困等方面,大大激发了社会活力。群众自发、自主的各类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自组织更是数量庞大,难以统计。

  在《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编制过程中,为系统了解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通过使用问卷调查,辅佐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需求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798份,其中,发放注册志愿者问卷2120份,回收1834份,有效率为86.5%;发放市民问卷3180份,回收2785份,有效率为87.6%;发放志愿服务组织问卷498份,回收422份,有效率为84.7%。

  从问卷分析的情况来看,2008年之后,上海注册志愿者的数量不断增长,市民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及对志愿精神的认同度不断提升;同时,志愿服务组织的数量增长迅速,组织化与制度化建设也日渐加强,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组织保障。

   1、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增长迅速,超九成志愿者在2008年以后注册,超五成组织成立于世博会后。 从本次被调查志愿者的网上注册年份来看,2005-2007年的占比仅为3.6%,2008-2010年为31.3%,2011-2015年达到了65.1%。同时,调查显示,成立于2000年前的志愿服务组织占比为5.1%,2001-2010年为41.8%,2011-2015年为53.1%。

   2、志愿者每年服务约8次,每次约2小时。 过去一年中,注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次数的中位数为8次,每次参与时间为2小时;市民参与次数的中位数为4次,每次2小时。而期望值显示,志愿者和市民都期望未来能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宣传、交通和环保类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和市民参与最多的类型。 在20类志愿服务项目中,志愿者参与最多的是宣传(62.7%)、环保(44.2%)和交通(39.3%);市民参与最多的是宣传(47.7%)、交通(34.3%)和环保(34.0%)。

   4、志愿者和市民参与志愿服务以社会取向为主。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志愿者(58.8%)和市民(55.4%)参与志愿服务的首要目的是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5、兴趣爱好、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首要考虑的因素。 当志愿者决定参加某项志愿服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兴趣爱好(27.6%)、服务时间(26.9%)和服务对象(23.1%)。

   6、超半数市民对上海志愿服务表示满意。 市民对上海志愿服务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为6.3%,比较满意的比例为49.6%。具体到志愿服务的各个方面,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是志愿者(4.00分)。

   7、五成志愿服务组织已登记注册,大部分组织初步形成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本次调查的志愿服务组织中,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或注册的比例为52.8%。同时,有近七成组织拥有财务审计制度与内部核算制度,七成组织有志愿服务口号或徽标,九成组织制定有年度计划。

   8、九成志愿服务组织有横向协作,政府纵向指导和支持较为全面。 调查显示,在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过程中,经常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过合作的比例为42.8%,偶尔有合作的为47.7%。政府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指导”(73.7%)、“培训支持”(66.4%)和“资金支持”(63.5%)等方面。

  可以说,上海志愿服务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制度化、常态化以及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上海志愿服务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结合本次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志愿者倦怠,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志愿者保障不足,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不断完善。三是双向渠道不畅,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应更加社会化。四是公众了解不足,志愿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五是书面协议缺失,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六是资金、知晓率以及专业化不足,志愿服务组织建设需要加强。

  根据《上海志愿服务年度发展报告》的评估和“十三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走势,为落实中央和市委有关要求,“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着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本市志愿服务:

   1、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进程。 要不断强化上海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进程,修订《上海志愿者条例》,进一步健全志愿者招募制度、培训制度、供需对接制度,完善评价、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2、着力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实践。 要进一步加强上海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提升其规范化水平,通过政策调整与平台创设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中的积极作用。

   3、扩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推进志愿服务的社会化拓展。 要进一步转换社会引导与激励机制,逐步探索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作机制,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发挥市志愿者服务基地联谊会、外企志愿服务联盟、民间志愿服务组织联盟等机构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的参与环境。

   4、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平台,促进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要促进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对接全国“志愿云”平台,增加电子志愿者证在线查询、打印证书等功能,并依托新媒体拓展志愿服务宣传、动员、参与、激励等社会渠道,推进信息公开,每年编写当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运作与管理水准。

   5、打造项目服务品牌,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 要将重点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热点结合,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服务社会需求。同时,应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运作的管理和协调,以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系统规划志愿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中介作用,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直接联系。

   6、借力全媒体平台,营造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 要不断营造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探索将志愿服务经历纳入个人诚信档案;通过评选及表彰,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公信力和社会美誉度;借助全媒体平台打造志愿文化展示平台,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文化传播等。

   二、今年“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的重大活动和特色项目。

  为充分展示上海志愿者风采以及上海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全市方方面面将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郁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全市层面举办志愿服务重点活动。11月27日,本市将组织全国志愿服务先进推选会,通过项目展示、方方面面的评委现场投票的方式,推选出上海报送、参加全国评选的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上海市的群众最喜欢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12月2日,市文明办等将联合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民政局、团市委、上海社联等单位,将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为主题的2015年上海志愿服务论坛。现在已收取论文142篇,反映了社会与学界对志愿服务理论的关注。

  三是12月5日与市文联、上海新闻广播、市慈善基会、虹口区文明委、光明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为好人点赞——2015上海志愿者晚会”,展示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风采,也是对广大志愿者的文艺慰问演出。

  四是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全市各区(县)志愿者协会、市志愿者协会各直属总队、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共计285个,其它各种活动1000多个,这些活动遍布大街小巷,紧紧围绕“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三关爱主题,为社区居民、孤寡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各类人群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许多活动还形成了长效、常态的工作机制,使群众随时可以享受各种志愿服务。

  五是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对志愿服务项目的重点资助。经过专家评审,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出资227万元,重点资助扶持全市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130个。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是上海志愿服务“一体两翼”工作格局中的一个新引擎,今年它资助的项目大多是通过志愿服务解决助老、助残、助医、关爱农民工及留守儿童、应急救援、交通文明、环境保护等八大类涉及广大市民急难愁的问题,如:闵行区浦江镇《博雅睦邻家园公益项目》、静安区南西社区《夕阳依然红——特殊家庭老人关爱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矛盾。

  此外,为了让志愿者获得足够的保障,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将在“12·5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启动“志愿者保险1+1”项目,这是专门为上海的志愿者量身定制,只要是本市的注册志愿者都可以通过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的官方微信,仅仅支付1元钱购买产品,就可获得1年的最高4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障,最高2万元的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及100天的意外住院定额补偿保障,这是广大注册志愿者在享受原有的保险保障基础上享受的双倍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