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连续6日出现臭氧污染 无色无味易被忽视
原标题: 申城连续6日出现臭氧污染 无色无味易被忽视
图片来自网络
东方网7月25日消息:7月25日,上海市区臭氧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为100-110ppb,出现在12-16时,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最大为85-95ppb,出现在下午到傍晚。
”与“看得见”的霾污染相比,“隐藏”在晴空万里中的臭氧(O )不易被察觉。然而,近几年来,它已成为众多城市夏季大气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元凶”。上海连日“高烧”,臭氧污染也随之而来。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7月20日至25日,上海已连续6天出现了臭氧污染,其中21、22日为中度污染,其他均为轻度污染。
低空臭氧危害健康臭氧通常被视为“地球卫士”,保护地球生物不被强紫外线伤害。然而,中科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也表示,“好臭氧”都待在距离地面20到30千米的平流层,而一旦臭氧出现在距离地面10到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它就变成了“健康杀手”。
臭氧比PM2.5危害更大:它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致使孕妇生畸形儿;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导致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会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等,而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已有臭氧实时监测
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将PM2.5和8小时的臭氧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该年6月,上海环保部门也正式向公众公布臭氧实时监测数据。然而,和雾蒙蒙的霾污染、臭熏熏的水污染、刺鼻的烟污染等相比,臭氧污染无色无味,容易让公众掉以轻心。
有研究表明,每年近地面层的臭氧污染中,只有23%来自于大自然本身的臭氧层输送,有高达48%是来自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剩下的来自于区域外的远距离传输。因此,臭氧污染常伴随着夏季高温出现,越是晴空万里,紫外线强烈,氮氧化物(NOx)或挥发性有机物就越容易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二次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其它氮氧化物,出现臭氧污染。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与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束炯曾指出,导致近地面臭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或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出处其实比较清晰,和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发展等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机动车的排放、燃煤、石油化工等。
防护主要依靠减少外出
因为臭氧不是颗粒物,所以,戴口罩等传统防霾的手段无法防护臭氧污染。气象专家建议,当臭氧污染发生时,公众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等对环境敏感的人群应该避免户外活动,建筑物对臭氧这类污染物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不过,市民也不必谈臭氧色变。臭氧浓度有很强的时段变化,而且,由于臭氧污染源比较明确,预报能做到比较准确。现在,上海环保部门已经有实时的臭氧浓度监测和公布,而上海市气象局的官方网站上,也有分时的空气质量预报,其中会专门对各个时段的主要污染物做出提醒。通常,清晨臭氧浓度比较低,白天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浓度会上升,下午13时到16时是一天中臭氧浓度的峰值,随后随着紫外线减弱,臭氧浓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