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决赛在交大举行[图]

26.08.2017  22:33

首届全国“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初赛于8月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此次竞赛由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织推动,以“感知天地、智创未来”为主题,旨在加强智能感知技术的研发、人才培养、创新孵化、技术应用、产学研合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10支队伍参与决赛角逐。    

开幕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以大赛东道主身份,向来自全国成功进入决赛的各高校队伍表示祝贺。他表示,希望通过大赛为国内智能无人机感知技术搭建交流的平台,共促发展。    

决赛的两个项目分别是“无人机闯关”和“协同搜索”。 “无人机闯关”要求进入自主飞行模式的无人机,通过机载传感器与智能感知算法,自动识别地面停机坪与障碍圈,并按照编号依次通过到达终点。竞赛队伍们通过视觉处理和精准控制算法,实现无人机自主钻圈、停机坪锁定,并精准降落。该项目需要无人机能够对全局进行搜索,识别停机坪,并自我定位,通过精准控制实现自动降落。考察了参赛队伍对无人机控制、导航、识别的能力。    

协同搜索”要求自主飞行模式的无人机,通过机载传感器和智能感知算法,自动控制无人机(群)起飞并进入场地进行搜索,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场地内所有的二维码的识别检测。参赛队伍为无人机搭载了双目摄像头、超声模块、光流计,还配有激光雷达、3D陀螺仪等设备,通过这些机载传感器和智能感知算法,无人机分工协作,辨别复杂场景,避障通行,自主搜寻灰砖墙上所有的目标并进行拍照取证。    

装上智能感知的大脑,无人机就成为飞行机器人,我们将所涉及到的技术元素融入到竞赛项目中,以挑战赛的方式推动无人机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竞赛前身上海交大小型无人机挑战赛创办者和本次竞赛的项目内容策划上海交大邹丹平老师说。竞赛评委无人机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肯定了比赛的项目设置,他说,“无人机发展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无人机的核心问题是控制与感知,控制与感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化。竞赛项目综合地考察了单机智能飞行,多机智能协同作业的能力。”    

经过激烈比拼,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的“山机哥”队通过对无人机精准地控制与稳定地发挥,一举夺魁。    

本次竞赛由“徐氏科技创新奖金基金”全程赞助,竞赛不仅注重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创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重视理论应用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