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无人“农用型智能植保机” 一天喷洒农药800亩

06.05.2015  17:31

突突突……”一阵巨大的旋翼转动声中,无人机从百亩麦田的上方穿过,寻着设定的航线,喷洒出雾状水汽,气压“吹散”了麦秆,水汽洒入根部。近日在松江区新浜镇文华村千亩丰产示范田里,无人机首试农耕作业,试飞成功。

可运载约35公斤农药

将无人机开发于农业领域,通过电控、飞控等方式,完成农作物农药喷洒任务,这一技术目前由中航工业上海欣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鹰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发。试飞成功当日,合作双方也就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研发、生产和推广等,正式签订了协同创新合作协议。据介绍,目前,这样一架名为“农用型智能植保机”的无人机可运载约35公斤农药。无人机对于农田自然环境要求较高,需在50亩以上、长度约百米的大面积农田中进行,没有高架物干扰,可抗击4级风力。在国内,目前仅在东北、苏北、中原等耕地面积较大农田中有极少量应用。在江南地区则适合规范化家庭农场作业,它可用于水稻田、果林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杂交稻辅助授粉、甘蔗田喷施增长剂,或场区巡视等。

按“”字形自动喷洒

试飞时,根据农作物喷洒需求,飞行高度设定在3至5米间,操作时,只需将农田面积的四边定点设置完成,飞机便可按照“”字形进行自动喷洒。无人机具备定点续航功能,倘若药水用尽,折返续满后,还将依原有的断点轨迹继续工作。无人机研发的技术支持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60研究所表示,无人机飞行技术多用于军工领域,目前,国内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探索方兴未艾。

据了解,眼下农耕作业中,翻耕、播种、收割等环节,均可实现机械化作业,但农药喷洒的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是家庭农场规模化作业的瓶颈,亟待寻求技术支持。观摩了试飞过程,现场有农技人员算了一笔账:传统方式下,每人每小时只能喷洒2亩田,无人机只需两人操控,以一天可完成800亩面积,而相比人工,无人机喷洒均匀,路线稳,可直接洒入农作物根部,不仅节省药水用量,对于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也更有效果。

还需降低使用成本

不过,由于无人机造价不菲,市场价约可达50万元。作为新兴产品,并不享受农业补贴,成本太高;也有人称,目前,无人机应用于农业已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倘若以租赁的方式推广,单日租赁费用不高,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操作无人机的农场主,尚需经过为期1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掌握飞机技术的基本原理、机器性能以及突发事件处理,并通过考试,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