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当代英美旅行写作研究的问题与方法》讲座
2月24日下午,应上海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陈晓兰教授做客外国语学院,做了题为《当代英美旅行写作研究:问题与方法》的精彩讲座,该讲座为我院高端讲座“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系列之四。讲座由尚晓进教授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的四十余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出席讲座的还有邓志勇副院长、苗福光副院长和曾桂娥副书记。
陈晓兰教授指出,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旅行写作(travel writing)研究勃兴,成为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文学研究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陈教授首先对“旅行写作”这一概念做出界定,对学界编撰旅行写作史及工具书的努力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陈教授深入辨析旅行写作研究与后殖民批评的共生关系,尤其提到萨义德《东方学》(1978)一书的重要影响,指出旅行写作实为“帝国主义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欧洲帝国知识的生产,在欧洲民族观念、领土观念、世界观念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跨国现代性与全球化文化生产政治的组成部分。接下来,陈教授聚焦旅行写作真实还是虚构的问题,认为旅行写作具有不可避免的虚构性质,旅行写作的文学性、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美学趣味、文化视角乃至修辞策略等诸多因素都影响了文本对于现实的书写和再现。最后,陈教授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回溯旅行写作上溯古希腊罗马下至20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漫长历史,概述人类探险、朝圣、猎奇、执着于书写异国他乡的巨大热忱,整场讲座以文学与旅行的密切关系作为结语。
在讲座中,陈晓兰教授体现出中国学者鲜明的文化身份及民族关切。她尤为关注以中国为对象的英国旅行书写传统,追问它如何建构中国形象、如何影响和形塑我们的文学心理,反思它隐含的殖民主义话语性质、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也引发听众共鸣的问题。
本场讲座气氛热烈,互动交流环节的讨论精彩纷呈,师生们就中国文化心理、西方对于中国形象的想象性建构等问题各抒己见,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