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第六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论坛在校举行

24.12.2018  09:33

12月22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世界自由区组织中国办事处、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协办,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赵晓雷工作室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行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得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由区组织(WFZO)的大力支持。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5年来,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5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5年来改革创新成果,进一步探索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本届论坛以“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主题,分开幕式(含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三个单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蒋传海,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海南省海口市政协主席王云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兆杰,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党委书记赵义怀,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汉国,上海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行中心主任、原国家商务部外国投资司副司长黄峰,泸州市政府物流口岸主任、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冉国才,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以及来自上海市各委办局,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湖北、四川、陕西、海南、河北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商务厅的领导,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和专家,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师生代表,全国和上海的主流媒体记者朋友参加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教授主持。他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对与会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为开幕式致辞。蒋传海教授指出,2018年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确定,截至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1,还有筹划中的河北自贸区共四批13个新格局的状况。回顾五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重要部署,试点区域不断扩大,试点内容不断拓展,一大批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局面,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的作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始终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全程参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任务和探索发展,在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完成了上海等各地自贸试验区改革框架的设计和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研究,深度参与全国自贸试验区立法与决策咨询工作;开展辐射全国的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所开发的第三方评估软件获得了国家软件著作权的专利;发布了自贸区卓越指数的指标体系,用科学评估的方法为上海自贸区进一步发展为全球卓越的自贸区指明了方向,其营商便利维度和经济贡献维度更被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采纳。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兆杰先生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此次论坛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做出重要指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上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兆杰主任回顾了5年来从保税区的探索实践到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的历程。他认为,首先保税区的设立是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过程,开启了我国货物贸易的对外开放,在贸易便利化、区域功能强化和营商环境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二,五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深化落地,功能业态日趋扩展丰富,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更完善,率先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在建设具有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园区上取得了成果。第三,到2020年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王新奎教授以“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若干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王新奎理事长认为,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新趋势,全球价值链已由扩展阶段进入收缩阶段,面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重构,中国对外开放策略面临一系列困境,亟需提高体制和制度供给的质量。当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策略调整的紧迫性表现为:首先,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策略从“全球整合型企业”向“本土整合型企业”转变,我国的吸收外资政策必将发生根本性调整。其次,特殊监管功能区域开始向全功能的新城区演变,其优势将不再表现为单项特殊激励政策的集合,而是表现为整体营商环境按国际高标准的不断改善。最后,希望通过实施特殊监管功能区域政策在短期内吸引要素快速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可能性越来越小。必须正视以下四大问题,表现为:第一,在建设愿景的目标上如何解决“上下一般粗”的问题。第二,在建设实施方案的设计上如何解决“齐步向前进”的问题。第三,在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地上如何解决“红包式改革”的问题。第四,在建设的绩效评估的方式上如何解决“政府内循环”的问题。

海南省海口市政协主席王云霞女士以“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为题作了主旨报告。王云霞主席总结了海南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经验和举措,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全方位加快推动空港、海港门户枢纽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水准;推出先导性规划项目,积极落实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各领域合作的有效平台。王云霞主席提出,今后我们需要抓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加强与多地自贸试验区的合作,深化人才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扛起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政治责任;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引擎,推动务实合作;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在产业招商、合作开发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一带一路”为平台,通过港口业务通关一体化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

论坛主题演讲由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靳玉英教授主持。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原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上海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行中心主任、原国家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黄峰,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党委书记赵义怀,华东政法大学自贸区法律研究院院长贺小勇,世界自由区组织中国办事处总干事李广连,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分别做了题为“自贸区新片区的若干思考”、“自贸试验区五年改革开放措施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使命与任务”、 “从‘调法路径’到‘创法路径’——自贸试验区功能升级路径”、“世界自贸区发展概况”、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思路设计”的报告。

周振华主任认为,从特区发展到自贸试验区,再到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和发展,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一个新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承载着为当前经济发展探路的任务。新片区的发展不仅注重开放和制度创新,而且也同时要注重开发,需要政府对此实行特殊的靶向监管,给予特殊政策,健全相关配套产业链,摸索出更加合理的开放发展模式。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尤其关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产业,探索如何在新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服务以及跨境数据贸易等新的开放领域有重大突破。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既表明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将进一步发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形成扩大开放新格局。

黄峰主任从法律、法规、程序、要求和做法五个方面对自贸试验区五年的改革开放措施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过去五年改革开放措施突破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在程序、做法和要求方面做了调整,政策涉及到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规是不多的。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要加大改法,修改相关的行政法规,才能够取得更多实质性的突破,在新时代开创新高地。

赵义怀书记认为,第一,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一个综合改革区,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来解决开放型经济当中一些深层次和中长期的一些问题,走的是一种制度创新的新路。第二,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扩大范围,而是增设新的片区,要注入新的功能和内涵,要进行差别化探索,要在可复制可推广同时也要在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制度上进行压力测试。第三,要赋予上海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建立新的法律规范,尽快加紧制定新片区自贸法的制定,做好保障工作。

贺小勇教授指出,从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设立,需要将与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调整。这个路径可以变成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自贸试验区所在的省份,创制法律的立法权,然后从国际经验的范围来看,迪拜自由区的创法路径具有借鉴价值。

李广连总干事介绍了世界自由区的发展情况,包括世界自贸区的形成历史、目前全世界自贸区的分布状况、自贸区卓越指数、世界自由区的组织情况和会员单位、发展,希望把世界自由区组织的研究院落户到中国,包括世界自贸区组织的公开大学落户到中国,最终搭建中国自贸区和海外自由区之间的一个合作交流平台,为自贸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自贸区里的企业互动提供桥梁,为中国的自贸区的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赵晓雷教授认为,深化改革、推进实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开放,把自贸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首先要进行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的制度创新、深化改革,目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来进行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估;弥补开放短板,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制度,区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具体细节,升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建成结合地方特色的FT账户分账核算体系等等;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政策诉求,促进与扩大开放相联系的、培育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为指向的产业功能及产业链培育,提出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论坛第三单元圆桌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曹建华教授主持,各专家就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纷纷建言献策。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指出,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最具有可复制性的,竞争中立未来将是自贸区整个制度建设中的最核心的问题,自由贸易港区如何能建设的更好,要以法治为引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教授总结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五条发展趋势,包括关注出口向兼顾进口中转、离岸贸易、规则输出、关注货物贸易转向兼顾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自由贸易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政策可复制可推广到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有形业态的培育转向无形内涵的发展。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汉国先生结合大连片区的地区定位和发展现状,指出大连片区更多的是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进行推进,今后更需要关注的是规则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和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的联系。东北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靳继东教授认为扩大开放是自贸区建设五周年以来重要的经验,自由贸易港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并从政治激励和经济改革开放、央地关系、新的投资贸易规则的话语权三个方面总结了自贸区建设的经验与反思。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文娟教授认为无论是自由贸易区还是自由贸易港,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是最基础的内容,自贸区之间的流转问题以及监管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中转贸易和离岸贸易。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自贸办协调发展处处长邬国平先生认为自贸区建设需要在政府的体制机制改革或者社会治理方面进行创新,在政策落地方面大胆突破,形成自贸区立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庆良先生认为作为基层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把自己的定位做好,希望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深化、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贸区建设应形成差异化的发展理念。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制度创新处处长方家文先生从放管服、创新促进发展、产业集聚等方面对湖北自贸区的发展做了总结,以及如何围绕湖北自贸区的特色定位,高端产业的自主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认为自贸区建设应该坚定初心,充分认识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负面清单等方面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津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齐俊妍教授基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借鉴国际经验,实现服务业开放与湿度管制均衡”分析了目前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等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聂和平先生指出川南临港片区从营商环境、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劳帼龄副教授从互联网电商发展和跨境电商发展对自贸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治理与政策研究院院长胡怡建教授认为自贸区建设在税收财政体制上的创新不够,建议消除征税,金融衍生品交易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推行属地征税,发展离岸税收。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江若尘教授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4.0版应该和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的2.0版融合发展,上海自贸区在货物贸易上取得了突破,但是服务贸易创新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教授认为自贸区账户的设立是自贸区金融创新最重要的一个板块,自贸账户改革未来的方向是离岸账户,并建议自贸区账户内人民币功能要完全等同于美元功能、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免交存款准备金。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蒋硕亮教授认为上海自贸区宽进严管的三大举措包括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落实证照分离的改革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经营权的干预,简化行政审批的手段及内容,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自贸试验区论坛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本届论坛延续了前几届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力。为期一天的论坛,议程密集有序,讨论深入充分,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是学、政、商界深入交流的高端平台,在总结分析各地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提出新问题,迸发新思路,将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次论坛获得了近20家媒体的支持,包括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媒体,并于会后做了大量的相关报道。

(供稿:殷华  供图 :段海娇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