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

20.09.2017  16:06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20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农委主任张国坤介绍了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市农委巡视员陆鸣、市农委副主任叶军平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6年7月,市政府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沪府发〔2016〕55号),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7〕3号),积极推进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一、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站位,推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从总体来看,当前上海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基础:一是都市现代农业特征鲜明。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上海最有基础和条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就是在功能上具有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功能,在模式上重点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在生产经营上表现为高度集约化、市场化。二是市场需求量大、需求多样化。上海人口超过2400万,人口集聚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年消耗粮食约120亿斤,蔬菜650万吨,生猪1200万头。同时,随着市民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三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求更高。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实现创新、绿色、共享发展的底线和红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城市规划中更加凸显“以人为本”,强调提高城市品质。上海农业体量很小,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弱,目前农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0.39%,耕地也只有280万亩。在这些基础和背景下,上海发展农业,更多地不是为了保障生产而是突出生态功能,更多地不是追求产量而是抓好品质提升。

   二、以绿色、质量、效益为核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坚持以绿色、质量、效益的目标导向,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千方百计提高组织化的程度,注重资源节约、品牌培育。未来,上海农业的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应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略,切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现阶段,重点抓好“三统筹三推进”:

  一是统筹产业规划。规划在“三农”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围绕上海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总目标,落实农业专项规划。按照国家要求,结合上海实际,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蔬菜生产保护区在上海尤为重要。未来,在全市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将着力推进50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地块的划定工作。

  二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发展是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着力做好“减、退、转、治、保”五篇文章。“”,就是严格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把过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退”,就是把好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对一些不达标的养殖场要坚决关停并转,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切实退出来。“”,就是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通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等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力争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秸秆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就是注重治地治水,实现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把受损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治理好。“”,就是要把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决保住。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旦划定以后,不能占,对违反者要依法进行处罚,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统筹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今年,正在着力建设三个“”:一要延伸产业链。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再造农业全产业链。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使之做到横向拓展、纵向深化。二要提升价值链。通过发展品牌农业、高品质农业实现价值链增值。进一步加大优质农产品认证力度,增加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数量。三要拓展供应链。通过建立快速的农产品流通通道,改善农产品配送模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加强与百联集团的合作,通过调整水稻种植品种和结构,扩大了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早熟水稻品种与东北大米上市的时间差,为上海市场提供质优品佳的“国庆”新米。

  四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改革是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动力。今后,农业领域改革的着力点是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一是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养知识型的新一代农业企业家。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发展各种为农服务。三是发挥不同类型组织在对接市场、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和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各类经营组织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五是统筹财政支农政策。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将对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不断调整完善,使财政支农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导向更加明确。一要聚焦重点。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向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倾斜。二要完善方式。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实施“支农专项+任务清单”,突出约束性任务,明确指导性任务,同时采取项目制与“以奖代补”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支农政策的实效性。三要提升绩效。加强涉农资金绩效管理,设立绩效目标,加强过程监管,开展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并与下一年支农资金投入相挂钩,充分发挥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四要激发活力。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并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六是推进工作方式转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重视研究市场、发挥市场作用。将积极运用行政引导市场,用市场引导生产,探索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更加注重运用典型模式推动工作、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信息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探索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引导市场、改善管理,提供服务。目前,正在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努力实现对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农业生产等重要农业信息的精准化控制。同时,注重依法保障农业发展,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来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上海新大米飘出“新思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秋在沪郊广袤的田野上,农业委员会
2017年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1、农民日报: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选题,人民政府
努力走好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上海市市委农办、市农委召开农业工作座谈会强调,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