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驻沪副总领事访问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

28.02.2017  19:03

2017年2月21日,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白梅安(Megan Birnie)女士、政策顾问沈敏敏女士访问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向所长马丽蓉教授咨询包括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进展情况、上海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新西兰如何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等重大现实关切。

马丽蓉所长欢迎白梅安副总领事来丝路战略研究所访问,并就相关问题向客人做了逐一的介绍与解答。

    马丽蓉教授指出,自“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来,历经从政策宣示到发展实践的过程,学界对于“一带”和“一路”的定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达成“一带一路”既涵盖“小周边”,又涵盖“大周边”的共识。新西兰在“大周边”范围内,当然也在“一带一路”上。

    马丽蓉教授向客人介绍,2015年3月28日,我国三大部委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对共同遵循的原则、范围、核心区等做了界定,包括上海的自贸区也做了相应的规划。同时也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五通”的举措,尤其是“民心相通”任重而道远。近年来,中国在人文外交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我国的“软实力”建设也卓有成效,我校丝路战略研究所积极致力于以“民心相通”为主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既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又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搭建了智库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

此外,“一带一路”的三根战略合作支柱,包括经贸、人文、安全,中国正在更多地参与并推进全球治理,尤其是中国“奋发有为”的丝路“首脑外交”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身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互联互通建设等,都大大深化了与丝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的伙伴关系。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合作进程,“丝绸之路”是中国为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它的理念、价值观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中国正在不断丰富“一带一路”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合作机制和合作领域,力求在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公共产品。

马老师指出,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西兰,中国与新西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新伙伴关系发展带来战略新机遇。她认为在农业、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更有进一步深化的合作潜力,关键是在项目运作、机制建设中如何讲好中新合作的“新故事”。

马老师从“上海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的软实力优势、上海自贸区的“先试先行”的制度政策优势、沪港在丝路基金、亚投行及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互补性优势,以及上海在援建新疆喀什的“援疆”机遇中的反恐维稳的特殊使命等,阐释了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而特殊的“排头兵”的角色。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将继续服务于我校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这一战略目标,为把我校“建设成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而不懈努力。

白梅安女士指出,“民心相通”素来是中新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希望能够加速和扩大这样的合作交流。她强调,新西兰特别重视与上海的交流,因为上海是两国双向投资的重要港口,是新西兰企业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她还提到,新西兰领导人将出席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各领域合作关系。

我校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征和东方语学院希伯来语专业主任杨阳副教授与白梅安女士进行了交流互动。王征指出,中国和新西兰在教育合作方面成果丰硕,并将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提升合作水平。目前,上外与新西兰高校开展了多个教育合作项目,今年又恰逢上外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合作20周年。我校也将继续与新西兰高校加强人文合作交流。杨阳与客人分享了以色列国家形象营销方面的制度建设经验等。英语学院教师赵阳博士和丝路战略研究所的研究生等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谈结束后,马丽蓉教授向白梅安女士赠送了自己撰写的两部新作《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和《“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等。


初审 / 编校 / 潘琪 责任编辑 / 钱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