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葫芦兄弟》受欢迎 难掩两代人强烈褒贬反差
原标题:近7亿次点击难掩两代人强烈褒贬反差
新学期开学时,动画片《新葫芦兄弟》第一季前26集在网络上的点播量已悄然接近了7亿次。暑期档上线的其他动画片里,美国动画《小马宝莉》第6季不到7000万次,而8月上线的另一部国产知名动画新特辑点击量刚过1亿次。可见,《新葫芦兄弟》在整个暑期颇受欢迎。这让制作方略微释怀的同时也进一步思索正在收尾的第一季后26集,由经典改编而来的动画片为什么会从集体怀旧走偏到了集中吐槽,所谓的“全年龄段动画片”该往何处使劲。
点赞与吐槽轮番登场,到底谁不满意?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80后哼哼了30年的旋律在今年暑假卷土重来。不过,80后、90后们嚷嚷着“爷爷、爷爷”奔向新篇,却发现爷爷成了土地爷,葫芦娃们摇身成为“傻白甜”萌物。可就在80后猛烈吐槽《新葫芦兄弟》俨然将是又一个低幼霸屏产物时,80后一族的孩子们———05后、10后看得却津津有味。满屏80后、90后哀叹“毁童年”的弹幕里,偶尔会穿插一两条来自孩子的声音,“我10岁,看得停不下来”。而“根本停不下来”就是《新葫芦兄弟》的一句台词。
如果借用导演张立衍的话———“时代感是新版的一大特点”,那么穿越了30年时光隧道的葫芦娃们打得过妖精,却消融不了时代隔阂。80后们一遍遍怀念30年前老版《葫芦兄弟》的故事与画风,至于眼下的新款能不能成为05后、10后们推崇的经典,那只能留待他们长大成人再作判断。
要说80后有多不满,豆瓣评分3.4是抽象例证,再具体一些,可归纳为“凡改变的都有人不满”。
长度是第一槽点,当年的老导演周克勤告诉记者,1986年美影厂把4位导演分成2组,一组画单数集,一组画双数集,经历整整一年时间,才拿出了13集动画。但此次新版一口气豪推260集,引得大批网友目瞪口呆:“难道要拍到葫芦娃们有了葫芦孙子?”在他们看来,虽然电脑技术让制作变得无比高效,但超长的集数是否有相对应的情节,太难保证。就像前8集,紫色的七娃一人承包了全部内容。直到第9集,绿色的四娃才姗姗来迟。
葫芦娃的造型是第二大被调侃的对象。老版中,葫芦娃们是四方脸、粗眉大眼、肤色黝黑的粗壮小汉子,但新版里,肤白、圆脸、会卖萌———虽说更符合现代孩子的审美,可80后们显然难以接受这帮身怀绝技的阳刚小英雄有了大头儿子的既视感。
至于剧情,《新葫芦兄弟》在时间轴上接续老版的《葫芦兄弟》,讲的也是当年七彩山之后的故事。爷爷被山神封为了土地爷,身手矫健法术不凡,不仅能打蛇蝎,还懂得替七娃“结界”。葫芦兄弟们不再按照从一到七的顺序从葫芦里爆出,而是七娃打头阵,后面随机上。按照导演的设想,为了符合新版第一季《回归》之名,他们特意把剧情设置为兄弟们四散各处,还纷纷失忆,由爷爷出马寻回七个娃。虽然新版在蛇蝎二人组的阵营里还加上了终极“大BOSS”(对阵对手)金翅雕。但从几个葫芦娃的出场来看,故事是何其相似:找到———失忆———遇险———恢复记忆———逃出魔掌。
老少咸宜有多难,但追溯逝去的老手艺更难
相比动画片刚登陆时引发的网络群嘲,当一大批80后、90后在“一吐为快”之后,围绕在《新葫芦兄弟》周遭的网络舆论很快消隐归于平淡。在网络热点一天一变的当下,没有人会纠结,一部改编的动画片是否“毁童年”。
当《新葫芦兄弟》不再作为“网红”被看待,即便80后也不乏宽容者———“这部动画片毕竟也不仅仅是给大家重温回忆的,主要还是照顾现在的小朋友,所以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国产老动画毕竟更让人有回忆和温馨感,现在又将画质和人物变得更清晰和生动,没什么不好的,总比新一代的孩子长大了连葫芦娃是什么都不知道好吧,国产动画的每一次进步都应该全面看待,而不是一味批评,支持!”
鉴于05后、10后们极少会在网上表达自己,将80后的印象强行代表所有观众,可能并不妥当。但在所有上述争议之外,有一点必然是新版最大的遗憾。30年前的《葫芦兄弟》是剪纸风,这种将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类型,不但融入了皮影的角色形象、关节操控方式,还继承了戏曲的配乐和夸张舞台化的表演动作特点。利用低帧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让技术的劣势化为视觉效果上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剪纸动画看起来灵气十足,让80后念念不忘的原因。
但30年间,电脑动画突飞猛进,剪纸动画大师却相继故去,此类动画日渐凋敝乃至失传眼看将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