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公交首个新能源车电控故障模拟维修系统问世记
做实事、解难事是工会的主要职能之一。今年以来,上海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需求的痛点,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实事项目,在履行工会主业主责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答卷。
今年初,在设立企业实事项目时,巴士三公司工会毫不犹豫地将攻克新能源车辆电控故障模拟维修系统列为No.1,在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时,大家一致赞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公交车逐步取代传统的柴油车,对修理车辆机械故障的维修工来说,一下子面对大量的电子控制元件,“老师傅碰到新问题”。
该企业工会在深入基层时了解到这一状况,遂将研制这一“系统”列入实事项目,依托“技师创新工作室”,以劳动竞赛作为激励平台,凝聚整个单位的“核动力”,连续攻关4年。
在第三届进博会倒计时之际,这一上海公交首创的“系统”终于攻克。此“系统”除了服务进博会,保障公交车正常运营外,对上海公交车辆维修保养也是长期利好。
4年已过,站在这个“系统”前,该公司所有参与者如同经历了一场大战,无数往事泛上心头。
第三代“掌门人”
从零到30个故障难题的突破
作为高级技师,宋奇焱是该公司“技师创新工作室”第三代“掌门人”,当他接手攻关任务后,心头沉甸甸的。他回忆道,上海真正意义上引进第一辆纯电动车是在2016年。由于技术壁垒,缺少图纸,导致公交维修工人无法维修,只能送修。而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技师创新工作室”就承担了领军作战的任务。
可是,要模拟新能源车的故障,故障点都不知道在哪儿,又如何使其成为既能发现故障,又具有教学功能的“系统”?工作室成员就利用每个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聚在一起研究。没有图纸,就自己动手拆解;每拆一根线,就自己测量,用笔标注出来。电动车有上千根电线,而工作室成员从最初手机大小的线路图开始,硬是画出了整车的图纸。
而为了寻找故障点,除了“按图索骥”以外,每当有新能源车报修,工作室成员就冲进车间实地观察。
从零起步,2018年,工作室在“系统”中录入10个故障点;2019年录入18个,如今,“系统”已录入了30个故障难题。
“小蚂蚁啃下了大骨头啊!”宋奇焱感慨。
车间主任
“系统”成为新一代维修工的“孵化器”
被该公司视作“宝贝疙瘩”的“系统”,藏身在“技师创新工作室”一个仿真公交车模型中。除长度只占普通车辆的三分之一外,外部设计几乎与真车完全吻合。走进车内,包括电机控制器、后封闭保险丝盒等多个关键部件陈列在桌上,一块设计精密的高等级电路板引人注目。
时任巴士三公司修理车间主任的钦志强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他回忆道,在“系统”研发过程中,为了让维修工掌握电路板故障修理,他们自行设计制作了整车控制器教学板,教学板上面可设置故障,让学员排查。此外,他们还将纯电动车原理、基础电子部件检查方式,以及常见故障分析等内容编撰成册,方便修理工“理论联系实践”。
钦志强介绍,“新能源车修理难点主要在于大量的电子控制元件,有了这一‘系统’,一旦主控电机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可通过动态电路走向,判断出故障点,立即排除故障。”
此外,“系统”具有强大“学习功能”——它与修理车间维修平台相连接,当平台出现高频率故障,系统就会自动录入,为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提供便利。
“系统”投入使用后,立即受到了修理工的欢迎,除了新鲜以外,维修工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障,“系统”会给出提示。
钦志强笑言,上海公交新能源车辆2020年占车辆总数的80%,仅久事公交现有新能源车就达5000多辆,年内将再更新一批纯电动车,该“系统”的投入将成为新一代维修工的孵化器。
维修达人
工会“大学校”助力职工成才
对这一实事项目,该公司修理工个个认为“工会办了一件实事”。
43岁的王劼就深有体会。以往,这位专攻柴油发动机的维修达人,排除故障可谓出类拔萃。可面对电动车,他一下变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如今,“系统”成了“老师”,他刻苦学习,对新能源车辆的基本维修方法已经全部掌握。老王说,“老法师”也要不断充电技术转型,带教徒弟不仅在技术,还体现在学习上。
38岁的邢文华原本专攻公交车底盘维修,人称“底盘王”,新能源车的普及对他原本擅长的领域冲击更大,而他又负责中运量71路新能源车的维修。借助“系统”,他不仅掌握了新技术,还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对线束安装小支架的方式,使线束抖动造成的故障显著降低。
尝到甜头看到成效的该公司工会人员喜上眉梢:2021年实事项目——通过技师创新工作室,对新能源车的故障维修典型案例、职工实际操作中的合理化建议广泛征集,开始在他们心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