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蹿上4000点 新老股民看法不一

17.04.2015  10:16

  昨日,沪指大涨逾百点逼近4200点整数位,两大期指上市首日分化明显,上证50大涨7%,而中证500收尾下跌1.42%。当日,证监会主席发声提醒投资者充分估计股市风险。股民是持股还是持币?纠结再度“升级”。面对阔别8年的牛市,老股民忠告赚钱时要减仓,90后则表示“不搏不精彩”。

  八旬楼志文:历经牛熊轮回 学会赚钱时减仓

  投资经历:怀揣6000元成为申城最早的股民,牛熊轮回,赚过亏过,目前实现财务自由。  收获感悟:赚钱时减仓,目前40%现金在手,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还有就是不满仓。”昨天下午三点半,记者在一家券商的“大户室”见到了楼志文。这位耄耋老人是申城的第一代股民,从投资认购证起步,沉浮资本市场几十年,他有总结出自己的风控秘诀。

  楼志文告诉记者,这几年多数时间里他都保持半仓,“目前40%现金在手,市场疯狂时正是减仓时。

  “当初投资‘延中实业’,我是‘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家里总共6000元积蓄都拿来买这只原始股。现在回想,风险很大。”楼志文现在的资产分布于房产、A股和B股。“相比A股,B股处于股价低洼,有分红,有潜力。

  对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工具,这位老法师基本不粘手,“不熟不做,而且我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炒股资金足够。”他说,凡事都要先了解自己,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我年纪大了,学习新事物的体力精力不如年轻人,那就发挥经验优势,专攻熟悉的投资品种。”  在选股上,他青睐盘子适中,有核心竞争力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上市公司。从6000元入市,到现在为孙辈也积累了一笔财富,楼志文向年轻股民支招:“要做好股票,多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经济政策很有必要。

  现在,每个交易日去“大户室”上下班,已是楼志文生活的一部分。“我热爱股票,感激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更让他开心的是这些年结识了一批知己同好,“我们定期聚会,互通有无,朋友圈丰富了彼此晚年生活。

  楼志文欣赏一位老友说的:“手中有股,心中无股。

  花甲老沈:昔日盯盘10年颗粒无收 如今实现财务自由

  投资经历:3000元入市,前10年盯盘炒股不赚钱,后来转变思路,精选个股耐心持有,实现财务自由。

  收获感悟:敬畏市场,尊重市场,不计较指数一时涨跌,行情再好也不满仓。

  刚退休的老沈精神饱满,他说,炒股让自己变年轻,也让家庭生活殷实幸福。

  老沈1992年投身股市,刚入市时苦苦摸索,整天纠结于指数,追涨杀跌,一直到2001年,9年间几乎没赚钱。

  老沈感悟到,投资方式要转型,“紧盯大盘不赚钱,看来必须精选个股,跟对趋势。”  此后,他把精力用在个股研究上,“选对行业和公司,耐心持有,熊市我也赚到钱了。”  现在老沈看好哪些行业?“我不关心大盘股,相较传统产业,更关注创业板中的潜力行业。”他大方地向记者透底:“其中一个是信息服务业,即软件与互联网,另一个是医疗服务业。‘互联网+’是大趋势,会引导下一轮新的产业革命,而医疗服务业则是刚需,属大消费概念。”

  这轮牛市中,他手中的个股涨幅超过5-6倍,将大盘远远甩在身后。

  股龄20载,老沈悟出:炒股要有好心态,而这种心态体现在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规律,不计较指数一时涨跌。

  除了明晰市场发展趋势,选对投资行业,和楼志文一样,老沈也反对满仓。“冷静合理地控制仓位,永远不满仓”是他的心得。“行情最好时,我的仓位也控制在六七成。”老沈告诉记者,股市变幻莫测,仓位的轻重与收益不成正比,“满仓容易陷入套牢解套,再套牢再解套的死循环。

  “钱包鼓了,资产多了,添置了中意的房子、车子。”炒股改变了老沈一家人的生活,“和刚入市时的3000元相比,现在的资产要加好多个零呢。

  80后Kevin:中长期持有港股 目标收益7年翻番

  投资经历:10年前30万元炒期货,获利200%。去年开始投资港股,目标7年实现翻番,目前盈利30%左右。

  收获感悟:获利后抽出本金,盈利部分继续“”,中长期持有港股,高位介入及炒作题材的热门股控制配比。

  Kevin家开厂做实业,生产上会用到铜,所以他在10年前就炒过期货“起初是为了锁定价格,但最后还是变成纯投资了。

  去年3月,kevin开始投资港股。“一方面有懂投资的朋友推荐,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会关注学习。”他认为,投资不能仅当“听风者”,除了对市场要有了解,更要认识自己选择适合的投资渠道。

  Kevin的目标是每年投资回报率10%,7年实现翻番。他觉得,香港股市相比A股更成熟,而且长期走势也更稳健。

  “我想即便股票不涨,每年也有4%-5%的股息,相当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他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他的港股收益超过10%,“没想到3月底到4月份来了一波行情,一个月不到就赚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