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本地新米试水国庆市场 品牌之争趋于白热化
这些天,光明米业崇明基地12万余亩水稻陆续开镰收割,田间地头、晒场、加工基地、物流运输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天,首批崇明农场大米进入市区超市正式开卖,供应国庆市场。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新大米的大批量上市,要到10月的中下旬。随着新米的上市,作为粮食消费特大市场的上海,新一季米业竞争也将就此拉开。
“国庆稻”节前上市
昨天上午,记者在光明米业崇明基地看到,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稻田发出欢快的轰鸣声。记者了解到,从9月25日起,地处崇明的光明米业12万亩水稻开始陆续开镰收割。
“今年天气比较特殊,由于雨水多,光照时间相对少,收割期比去年晚了一些。”光明米业旗下的光明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军震告诉记者,总体来看,今年的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或者略减。他说,这些年,公司一直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更是大面积地种植了优质稻米品种。正在收割的近年来深受市民追捧的、号称“国庆稻”的粳稻—————2034。该产品粒大饱满,米饭柔软粘糯、适口性极佳,非常适合上海市民口味。
据介绍,今天,崇明农场大米将进入市区超市正式开卖。首批“崇明农场大米”新米将率先在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华联,以及世纪联华卖场所属各门店销售。国庆期间的供应量将达到1000吨左右。节后,“崇明农场大米”将陆续在其它商超卖场上架销售,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各地大米逐鹿申城
在此之前,沪郊的奉贤、松江、金山等的一些的农业合作社也在本月中下旬开始收割水稻,市民熟知的“老来青”早熟品种也有一部分在节前上市,让市民在国庆节一尝新米。
除了本地大米之外,外省市的大米也在国庆前开始进入上海市场。在易初莲花杨高中路店,一种名为“北国珍禾”东北新大米几天前已经对外销售。据了解,这也是今年首批进入上海市场销售的东北新大米。记者了解到,国庆期间,新大米尚处于少量上市阶段,进入10月的中下旬。新米上市将逐渐进入高峰期。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粮食的自给率不高,作为主食之一的大米的也同样如此。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市场上本地大米供应大约在60万吨左右,占到整个市场20%左右。因此,上海市场的大米大约八成来自外省市。据了解,传统上,上海市场的大米主要来周边的江苏、安徽等地,其中尤其为江苏大米所占份额最多。不过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城市进程的加快,其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减少,而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大米上升势头迅猛。目前,从主要来源地来看,来自江苏的大米依然占据着首位,东北大米紧跟其后,这两者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其他各地的大米各自占有一定的份额。“上海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人,这些地方的大米企业针对性地占据着一些细分市场。”该人士说。
“品牌”成竞争关键词
作为特大型的粮食消费城市,上海市场一向是各地粮食企业“兵家必争之地”。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上海市场的大米消费总量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业内人士估计,本市的年大米销售量约为280万吨。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年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随着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本市的大米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上海居民人均大米消费量从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下降趋势。业内表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食品结构不断改善,食物品种日趋丰富,大米人均消费量下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与此同时,市民的购买行为也发生了改变,到超市买小包装大米、买品牌大米,已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人的习惯。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现在,市民在大米消费上不仅关注价格,也越来越关注品牌。对商家来说,品牌已经是新一轮大米市场竞争的重点所在。”需求的变化,也带来了市场格局的改变。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本市的大米市场悄然生变:批发市场的大米销量逐年减少,大型粮食企业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以良友、光明米业等为代表的大型粮食企业年销售量占据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上升。未来,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提升,龙头企业品牌大米其所占的市场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