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中国高端女科学家人数偏少 期待下一个“屠呦呦”
图说:中国高端女科学家人数仍偏少,下一个“屠呦呦”令人期待。CFP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此次“上海女性人才贡献率”调研的团队负责人董临萍向记者透露,当下上海乃至全中国,高端的女科学家人数偏少,作为高知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人群的缺失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自从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奖后,国人将目光聚焦在女性科研人员身上。目前,我国从事科研、开发、传播和应用的女科技工作者已逾 2400 万,其中不乏涌现出优秀代表。但总体而言,我国高端女科学家人数比例正越来越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透露,全球科研人员中女性的比例不高,目前仅为30%,仍有许多因素阻碍和影响着女性投身科学工作,而“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这一比例在中国显得更低。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介绍,尽管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超过1/3,但是在科技活动中并不具备与其数量相同的地位,从而导致我国科技界存在女性“高位缺席”现象,人们通常认为女性科技人员处在科技人员“金字塔”的最底层。
数据显示,在两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只有5%。其它的诸如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女性比例都在5%左右。
很显然,女性在科技界没有撑起半边天。《上海女工程师群体调查报告》的一组数据:有65%的女工程师认为,家庭事业两难全,只有35%的女工程师认为家庭事业可兼顾。困扰女性事业的因素依次是:子女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收入。调查表明,因为生理原因,女性要生育哺乳,所以事业周期必定有波谷。女性最困难的时期为25~35岁,此时女性虽正值青春年华,却不得不为家庭和子女作牺牲。科研和事业的黄金时期,女性落后于男性,导致许多女科学家“大器晚成”。
女性创造力与男性相比究竟如何?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就创造力而言,女性甚至比男性稍微高一点。大部分女孩子有韧性,观察力、想象力都不错,考虑问题周到;同时,女性擅长合作,男性则过于想表现自己。然而,高校中的许多女教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与女科学家、女教授的交流中,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认为考试时我肯定能比男生考得好,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她内心还是认为自己不如这个男生。
专家指出,对于女性科技人员,除了国家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政策之外,当下最重要的是克服心理因素。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曾这样说道:“科学研究其实是很有趣的,只要你有好奇心,什么时候学习和努力都不晚,即使已经生了孩子。“只要赶走了脑子里的‘男尊女卑’,又有好奇心,肯坚持,巾帼就会超过须眉。”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原文来源: 新民晚报 | 发表时间:2016-03-08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16/03/08/2962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