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农药厂污染地最危险
在华东理工大学危险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林匡飞教授看来,在众多污染场地里,农药厂遗留下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对于土壤污染的危害人群来说,儿童是最敏感人群,该优先保护。
《新民周刊》: 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就法律法规来说,已经出台了很多技术标准,有些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过去十几年开发了这么多住宅,早期没有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以及修复等标准。那么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就目前居住地土壤安全来说,当年是怎么做的?如今该如何补救?
林匡飞: 过去旧厂房开发,政府拍地后,建设项目还是要经过环评的。只不过当时环评取土,采取地表0到30厘米土壤取样测试。而且按照1995年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测666、DDT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如果这些指标超标,有关方面肯定会要求这些地块不允许建设。不过回头看,一般表层土壤不太会在这些领域超标。当初,场地里的特征污染物没有过多考虑,所以经常出现开发商拿地开发时候,土壤开挖出现有毒气体伤害事件,开发商重新开展调查和修复工程。
当年已经采样合格的地方,我的看法是,对于过去曾经存在过VOCs,亦即挥发性有机物的地方,比如农药厂之类,如果政府有资金、有能力,应该回头再去做一些调查。毕竟挥发性有机物如果存在于地下,可能会不断往上冒。种树的时候挖个坑它可能就冒出来。这样的问题,政府要早日想办法解决。对于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常州外国语学校,就与农药厂有关。我认为,对于场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那些风险特别大的污染场地,一定要尽职调查监测,用最严格的风险评价机制去对待,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马虎不得。
对于当年可能只有重金属污染的地方,如果已用作居民楼等而非菜地,并且有新的土壤覆盖上去,我个人认为风险已不是很大。
《新民周刊》: 2013年以来,土壤修复有法可依了,但具体的行动计划还没有实施。你觉得对于前工业用地,该秉持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
林匡飞: 即使工业场地二次开发仍然用作工业,我觉得也要严格依法进行场地初步调查。如果初步调查有污染,要启动相应的详细调查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程序,有风险的场地,政府同样要拿钱修复。当然,这样的调查要有的放矢——
如果工业场地作为商业开发,地块升值空间巨大,地方政府希望马上挂牌。而原本这一地块污染的可能性不太大,那么相关技术单位可以进行初步调查,如果合格,可以果断挂牌出卖。
如果地块以前是化工厂等重污染企业,想要进行商业开发,那么按照污染场地相应标准,要开展场地初步调查,若有污染就得进行详细调查,并做风险评价,最后还要做修复工程,这叫做“经土出让”。当然这样一做,要多花半年以上时间,土地储备中心主观上可能不太愿意了。
还有一类,就是重污染地块。我举一个例子,上海某农药厂,原本也是国企,农药厂撤离后土地收回,发现有毒物质浓度较高,预估修复费用需要五六亿元。从当时地块的经济价值考量,政府感觉马上去做修复后将没有增值空间。怎么办呢?特别是该地块外东、西、南、北都在开发,假如不断有污染物冒出来,或者污染物迁移到周边地块,该如何是好?地方政府最后出资2000万元,用水泥将该地块封存起来。当然,这是一个办法,我觉得是一时之策。类似的一个案例,则是浙江黄岩某农药厂地块,发现问题后就把地“晾”着,显然就做得不如上海好。
我觉得,随着商业价值的突显,封存地块早晚要开发。类似的农药厂,要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实际修复过程中,要用膜结构将场地盖起来,起码在挖土时用围膜,在封闭空间里施工,以免气体流入大气伤害到周边居民。回顾北京第二化工厂地块,当时就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做了个“膜结构大棚”。
我要重点声明的是——儿童是类似污染的最易感人群,因为他们身形最小,最接近地表。
《新民周刊》: 土壤修复成本是否居高不下?前景如何?
林匡飞: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处在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或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常见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费用每吨大约400~800元。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完善优化现有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降低修复成本,尽快制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相关技术标准,积极拓展市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修复项目,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资金需求巨大,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土壤保护成本、土地可持续管理成本、场地修复成本,基本上是1:10:100的关系。美国设立了超级基金,固定从企业的产值中提取缴纳,由环保局(EPA)统一管理,进行场地的修复工作,在1990年代投资近1000亿美元用于土壤修复。荷兰2000-2009年每年的土壤污染修复成本为3.35亿欧元,其中政府投入为每年1.6亿欧元。德国在1995年投资约60亿美元用于净化土壤。
预计未来三五年,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项目集中于中心城区污染企业搬迁遗留场地,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规模。预计未来十年内,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行业将向全国中小城市、工矿企业、城乡接合部区域逐步扩展,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
原文来源: 新民周刊 | 发表时间:2016-04-28 | 作者:姜浩峰
原文链接: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7183?mb=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