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灭”肿瘤新武器 胆道消融技术使堵塞支架恢复畅通
2013年,刚到花甲之年的秦先生因皮肤、眼睛发黄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胆管细胞癌,而且癌细胞已经长入胆管,造成胆管阻塞。医生给秦先生放置了胆道支架,撑开了阻塞的胆道,黄疸症状也随之消退。但是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化疗过程中,秦先生发现自己的皮肤、眼睛又开始慢慢变黄了,胃口也逐渐变差。于是他来到我校附属中山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肿瘤长入胆道支架内,支架又被堵塞了。近日,秦先生在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接受了胆道射频消融治疗,重新开通了堵塞的支架,黄疸迅速消退。
据介入治疗科王小林教授介绍,此类患者系胆管恶性肿瘤生长侵犯或压迫胆道,引起胆道梗阻,临床上称之为“恶性胆道梗阻”。目前,“胆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肿瘤继续生长会导致支架堵塞,患者黄疸复发。以往,临床医生对长入支架的肿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重新穿刺置管,让患者携带引流袋,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胆道射频消融技术是近两年开发的新技术,通过特殊设计的导管探入堵塞的支架内加热,使支架内的肿瘤产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恢复支架通畅的效果。目前国内外掌握这项技术的医院很少。
在王小林教授的指导下,程洁敏主任医师、陈颐副主任医师和杨敏捷主治医师采用微创穿刺技术,将纤细的胆道射频消融导管送入患者胆道系统,并精确定位于被肿瘤堵塞的支架内。通过射频电流加热,使长入支架内的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胆道支架重新恢复通畅。
区别于临床上常用的射频消融技术,胆道射频消融治疗是在射频消融针尖周围形成直径约数厘米的高热区域,可以使体积较大的实体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对生长在胆道、血管内的较小肿瘤无能为力。胆道射频消融导管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双电极导管,它形成的高热区域为直径约1厘米的长圆柱形。它的产热温度为60度,这一温度足以使肿瘤细胞坏死,而正常的组织细胞会迅速修复。这一技术的问世,使胆道、血管内肿瘤的消融治疗成为现实。胆道射频消融技术不仅可以开通已经堵塞的支架,还可以在放置支架前对相应位置的肿瘤进行“预处理”,大大降低支架被肿瘤堵塞的几率。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恶性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单位,介入治疗科应用这一技术已成功治疗了数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