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创新开展o2o法治沙龙 推出“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
2月19日下午,市司法局、市法宣办以“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为主题,举办了2016年度首场O2O法治在线沙龙活动。本次沙龙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突破,首次尝试现场参与与线上直播相结合。市民既可以选择到现场一睹嘉宾的风采,进行一对一互动,也可以选择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包括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获得与现场同样的试听体验。这种由“互联网+”时代衍生出的沙龙模式获得了社会的巨大反响,2月17日,沙龙公告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踊跃报名,现场参与的80位名额在公告推送当天就已报满,线上报名者更是达到近200人,其中还有很多外省市网友。沙龙当天,不少未报名的网友直接来到现场,多次加座。沙龙活动还在市司法局官方微博@上海司法行政发布上同步直播,当天总点击率达到1.9万,截至2月22日总点击率达到7.7万。
沙龙活动开始前,在市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民朋友们参观了市司法局行政服务中心。这是市司法局专门为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而建立的集行政审批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型、便民型、普惠型窗口单位。很多市民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表现了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喜爱和满意。
本次法治沙龙邀请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谭芳律师为主讲嘉宾。她以3月1日起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为背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向线上线下观众讲解如何处理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纠纷。在谭芳律师讲述的过程中,现场观众都听得很入迷,很多市民还带了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关键词。线上观众在微信群里也积极表达着自己首次参加“O2O法治沙龙”的体验。互动环节气氛尤为热烈,线上线下观众争相提问,就一些问题,谭芳律师和现场观众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位观众提出关于老年人的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问题,谭芳律师解释反家暴法同样适用于这类问题,受害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姑息犯罪,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位在线网友说自己的工作是在居委会任职,他谈了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听了这次讲座觉得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位姓林的浙江网友评论:感谢上海司法局和法宣办主办的这次沙龙,活动形式很好,让我们这些非上海地区的人也可以体验这些实用的法律培训,给主办方点赞!
最后,主持人邀请在座观众之一市司法局副局长、市法宣办副主任陈春兰谈她参加本次沙龙的体验和感受。她表示,这次“O2O法治沙龙”的体验非常赞,因此她倡议在座的全体观众给谭芳律师一个大大的“赞”。
陈春兰副局长说,满足“民有所需”,这是举办法治沙龙的出发点。这次活动的筹划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参加沙龙活动的有高校教授、律师、社区调解员、普通老百姓,这充分说明法治沙龙是连接普通百姓和律届大咖的桥梁。今后,市司法局将会定期开展法治沙龙、法治讲坛、法治人物以及公益普法四个版块的法治宣传活动,也希望大家多多参与,支持点赞!
沙龙结束后,三名参与“O2O法治沙龙”的观众谈了自己的感受。
包丹青是个社区工作者,她觉得“O2O法治沙龙”打破了时空限制,满足了更多人的法治需求。反家暴法的主题很贴合生活,谭律师讲的内容都是居民关心的事情。希望今后能多参与一些和居民生活相关的沙龙。
律师刘芳表示这次沙龙对于专业律师来说非常难得,谭芳律师从专业角度解读了反家暴法,还总结了当今家事案例的热点。刘律师表示希望法宣处以后也能多组织一些关于社会热点、法律法规的解读活动,这对于律师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财经大学刑法教授麻国安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O2O法治沙龙”,沙龙采用互联网思维,扩大了普法的辐射面,希望今后法治沙龙也可以有机会和高校合作,将高校的一些公益讲座和互联网结合。
“O2O法治沙龙”是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在“互联网+法治宣传”方面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它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法治宣传的时空同步,引起了法制日报、新民晚报、东方网、法治天地频道等多家媒体单位的关注和报道。很多网友在现场留言评论,对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希望主办方要多组织这种公益性的互联网+法宣活动,向社会传递法治宣传的力量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