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享空间第一课 开启交互式学习新模式——图书馆七楼学习共享空间今起对师生开放
5月12日下午,图书馆七楼学习共享空间报告厅,当培训讲师、汤森路透客户经理王炜从李笑野馆长手中接过“SCI-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第一课”的纪念铭牌时,也意味着图书馆七楼信息共享空间开始对师生开放。正如李馆长在随后的致辞中所指出的,用培训课程的形式来纪念这一时刻,是对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空间设计和技术设施,整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为师生打造一个交互式学习的新环境。汤森路透集团代表、图书馆培训讲师、学习共享空间管理团队,与参加培训的20多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小组研习室的第一批“客人”
金融学院研一的祝飞和他的两个同学周金飞、谢晓飞,是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小组研习室的第一批“客人”。上周五,祝飞收到一封邮件,询问他是否愿意使用图书馆7楼的小组讨论区域,那里提供了讨论桌椅、触摸桌、高清液晶一体机、白板等信息化设备,方便开展小组讨论。祝飞觉得很新奇,于是预定了5月12日下午3点半到4点半的一间小组研习室。研习室大大的落地窗使得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祝飞说了句:“要是能看到陆家嘴的高楼林立的大上海就好啦。”周金飞和谢晓飞笑了,他们看向明亮的窗外景色,这时周金飞指过去说:“那不是东方明珠吗?”仔细看,的确,黄浦江那头的景色与这边相隔而望。
第一次进入小组研习室,他们先体验了室内的互动白板,发现字体颜色、粗细都可以自由调整,可随意调用电脑中的各种类型的资料,并保存白板内容。随后,他们进行了策略分析报告主题讨论,为统计分析建模做准备,尽管讨论并没有马上获得结果,但是祝飞表示,以后如果有小组讨论还会来,因为这里比想象中要明亮。同伴周金飞也认为,相比学校其他地方,这里不会太吵闹,而且还有互动白板等设备可以用,方便很多。
位于图书馆七楼东侧的小组研习室共12间,现已全部对外开放预约。该区域利用挑空层,有效增加了空间利用率。每间研习室都采用单面玻璃墙,保证采光的同时,也使整个环境简洁明快,搭配围坐式讨论桌与舒适的座椅。室内均配有LED触控屏计算机(或称“互动白板”),可以连接自带的移动设备,方便进行小组放映与小组讨论。小组研讨室支持提前7天(含当天)的网上预约,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学术会议区将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平台
七楼的交流学习空间目前只开放了一期交互式学习区域,除了小组研习室,还有一个高配置的会议报告厅。报告厅整体以暖色调为主,由金属、实木与玻璃共同打造,简约明快,现代感十足,内部配有高亮度投影仪、屏幕、音响等设备。空间最大可同时容纳约120人,用于举办中小型培训会、开展图书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也可以分开成小间,用于开展十几至几十个人规模的中小型研讨会或小组学习活动。本年度图书馆文献研究方法系列培训课程,将全面平移至学习共享空间学术报告厅举行,关注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的同学们可要注意了!也许以后可以听完课程,就到对面小组研习室里尝试操作一下呢!不过,可别忘了网上预约哦!
升级版个人学习空间,等你来预约!
除了七楼东侧的交互式学习区域,图书馆新开放的学习共享空间还包括五楼B区的个人学习空间,可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五楼B区的个人学习空间是学习共享空间中唯一支持安静学习的区域。整个空间色调简约,环境静谧,有120个自习座位,桌面均配备台灯与电源,提供无线网络和寄包箱。空间周边配有休闲沙发和休闲餐饮区,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到这里放松调节。
该空间的自习座位实行预约管理方式,开创了图书馆座位管理的新范例。预约方式支持网上和现场两种,可提前一周(含当天),每次最多4小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公共的座位资源,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个人学习空间开放到晚上10点。
全新学习体验,你准备好了吗?
图书馆馆长李笑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说,除了已开放的七楼东侧交互式学习区,后期七楼还将陆续开放多功能演示区、组群学习区、国际交流区和多媒体学习区等,为学生开辟足够的社交学习平台,将交互式学习理念深入人心。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成和使用是学校服务师生实事项目之一,为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模式提供了一个方便易用、交互激励的环境,是一种新的空间,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一种社区化的服务模式。可以说它是互联网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变化的结果。毫无疑问,学习共享空间的开放将为上财师生带来图书馆学习的新体验。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学习正在发生,我们的图书馆也在随着潮流改变,新空间开放,新方式来袭,这一切,你准备好了吗?
(供稿、供图:左瑭(学)、邵媛媛(学)、刘金涛、谭丹丹、刘霞、范苇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