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乡土里能找到中国社会运行脉络
图片说明:家里的油菜花开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粤A、粤B占领小县城的日子。
我家在江西,因唐朝属江南西道,故得此名。
图片说明:小县城被突然增多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一到年关,外地游子驾车返乡,尤以广东省的车牌最多,小县城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座深藏在江西大山深处的小城市也难逃中国大陆轰轰烈烈的旧貌改新颜的城市化进程,新开的店铺、新修的马路、新建的公园和广场,每一年回家都让我有些陌生,但城市里的细节又提醒我故乡依然是故乡,那些说着家乡话的人们、不算齐整甚至有些杂乱的街道、路边的油炸小摊、拖货的板车,这些都没有消失,让人觉得熟悉与安心。
以前过年的意义在于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丰盛的食物。现在过年的意义,更多的是家人的团圆。
奶奶生了六个儿女,陪在身边就两个,爸爸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来到樟树,在这里定居下来,我从小在樟树长大,但奶奶在的相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家。两个地方相距不算太远,车程两个小时。每年年关,父母会带着我驱车回老家过年。
在中国,好些人往上数三代以上都是农民,所以在农村还保有那些爷爷辈留下的血亲关系。我爷爷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六人,每个人开枝散叶后这个家族就慢慢庞大起来。随着后辈的努力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人也都搬出了村子,但年初一有拜大年的习俗。所以有些人会在年三十特意回到村里来住,等过完年再离开,大家的想法是,老房子要留着,大家族的这段关系也要延续着。
每年年初一一大早起床打上一副“开门爆竹”,就去各家拜新年了。因家族太庞大,很多人我至今还有些分不清楚。我们这里是有幸留存下来大量原生态极好的自然村落,老房子是木质结构、带天井的。现在看起来都不得不感叹:留着!留着!以后都是宝贵的文物建筑。
图片说明:老房子门上方刻着“南风时来”
图片说明:有天井的民居
爷爷传下来的家风是人穷志不短。爸爸是这里第一位大学生,甚至是整个大队第一位大学生,那天大队书记也特意来家里打爆竹庆祝,爷爷高兴坏了。叔叔是第二位大学生,家里能出两位大学生,在当时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到了我这一代,高等教育普及了,也无法体会当年考大学的艰难;经济条件改善了,也没有生活拮据的困扰,但我们的家风还是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父辈都是自强不息白手起家,我们理应做到更好。
去年火遍网络的上海女孩见第一顿饭就和江西男友分手事件,作为江西女友的我看了看我的年夜饭,阴暗的灯光下,不算精致的碗盘,拍出来还真有些网帖里的感觉。虽然最后被澄清是假新闻,但由此也引发了对现代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大碰撞。虽然我从未在农村真正生活过,但也是每年随父母来呆上几天。去年父亲去世了,这一次回老家我更是全身心地去体验父亲长大的地方,想着父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养成了怎样的性格。对于拥有丰富农耕文化我们来讲,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中国人在泥土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品质。这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也提到过的观点。据我的体验来说,农村并不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人情练达在乡村这个熟人社会同样需要很大的智慧。也可以说,从个体到族群,从人性到制度,乡土里是能找到中国社会运行的脉络和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