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全面支持新能源车 纯电动车制造门槛大降

15.06.2015  14:48

  日前,工信部对外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并宣布于7月10日起实施。《规定》没有对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进行最低的限制,大幅降低准入门槛。但《规定》要求新建企业只可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规定》明确,新建企业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

  新来者需具备正向研发能力

  《规定》提出,新建企业需建立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履行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承诺和措施,并提供担保企业和经公证的担保期不低于5年(以项目建成投产为起始点)的担保合同。新建企业须提交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质保承诺,质保承诺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相关规定。

  《规定》要求,新建企业要具备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

  不同于传统汽车产品公告没有有效期,新建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30日可提出延期申请,审查通过可以延长有效期,每次延期不超过3年。

  短时内难以实现盈利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车在中国实现高速增长,但仅有0.32%的占比,让投资者和汽车企业犹豫不决。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能源车上砸入重金,抢先寻找落脚点;但更多选择观望,等待一锤定音式的政策出台。

  《规定》推出之前,深圳、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配套支持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各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财税支持政策。在更早的时候,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支持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之一。

  《规定》推出,为这一套组合拳打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比亚迪、大众、通用、上汽、北汽已经赶在《规定》推出前提前宣布加入到新能源车的抢夺战当中,特斯拉正想方设法在中国市场扭转局面。坏消息则在于,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太小,短时间内难以支撑车企实现盈利。同时,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从2017年开始逐年下调。若干年后,企业需要独自面对纯电动车高额的制造成本、充电桩推广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