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专家:“新式剖宫产”已被抛弃 “二孩”妈妈孕前先做检查
日前,本报报道了新华医院成功抢救一名产后大出血的45岁“二孩”妈妈,文中提到这个妈妈生第一胎时接受的是“新式剖宫产”,这个名词引发读者关注。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它在妈妈分娩“二胎”时扮演了怎样的负面角色?新华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王磊医生予以解答。
问:“新式剖宫产”到底是啥?
答:“新式剖宫产”说是“新式”,但现在可以说是被抛弃的剖宫产术。
这种缝合方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色列医生Stark发明并提出的。简单说,当拉开子宫,新生儿迅速娩出后,我们现在常规的做法是至少要缝合三层。但这个以色列医生的理论是,腹膜层、膀胱腹膜反褶层等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24小时内就可自主愈合。所以,“新式剖宫产”在缝合上有大量简化:子宫肌壁层只需要缝合一遍,腹膜层、膀胱腹膜反褶层根本不需要缝合。
简化缝合的最大好处是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我们常规的剖宫产手术,如果没有并发症、两个熟练的医生完成,通常也要耗时40分钟以上。而“新式剖宫产”熟练的医生2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
问:“新式剖宫产”为何被抛弃,弊端在哪里?
答:然后,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新式剖宫产”并没有文献、理论上说得那么好。比如,我们就发现,那些使用新式剖宫术的孕妇,产生粘连的情况反而多。
如果这些接受过“新式剖宫产”的孕妇希望生“二胎”,问题就来了。当不少妈妈再次“剖肚”,我们就发现,她们肚子里发生了广泛粘连,这就给第二次开腹手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最危险的就是像这个45岁“二孩”妈妈,经历过“新式剖宫产”,再次怀孕,胎盘恰巧植根在前次剖宫产手术留下的子宫刀疤处。医学上,我们知道,瘢痕区域的“土壤养分”明显不足,而长在“贫瘠土地”上的胚胎要拼命往下生长,寻找养分,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胎盘内粗大的血管会穿透子宫的肌层,或直接穿入膀胱……胚胎越长越大,一旦穿破疤痕,一旦导致子宫破裂,可怕的灾难性大出血就会出现。
问:“新式剖宫产”可能影响了多少产妇?
答:这个方法当时传到不少国家。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做了一批,直到21世纪初期,还有一些医院在做。可以说,这个时期剖宫产子的产妇很可能接受的就是“新式剖宫产”。
不过,即便在它流行的时期,每家医院对它的认知程度也不同。有的医院大量采用这种方法,因为看重它的手术快、时间短优势,值班医生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手术。但在新华医院,当时的产科主任杨祖菁不太主张这种方法,我们做得很少,很早就喊停了。
2010年后,大量医院已将“新式剖宫术”恢复到了传统的旧式。
问:经历过“新式剖宫产”的妈妈,如今希望生“二孩”,需要做些什么?
答:其实做过剖宫手术的妈妈们,不管当时用了哪种缝合方法,想要“二孩”,我们都建议做一个孕前评估,看看是否适合再次怀孕。在孕早期,也要做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危险分娩的早期征兆,及时就医。
有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刮宫史、手剥胎盘史以及其他子宫手术史者,子宫内膜基底膜层破坏,而不能将功能修复,再次妊娠后就容易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危险。
所以,不论从孩子,还是母亲的角度,我们还是提倡自然分娩。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