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不再封闭 市民:房产价值会不会受到损害?

23.02.2016  14:31

  很少有专业领域的“若干意见”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前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一经发布,就引起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关注点聚焦在其中一个细节问题:新建住宅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B】看似一个城市规划细节,实则蕴含了重大改变,更涉及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人们对此意见并不一致。一些人认为,住宅小区不封闭,释放了内部道路资源,是方便多数人的好事。但也有不少人感到担心:小区不封闭,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0223市民实况1】

  【实况:作为小区业主来说肯定是先注重自己自身的安全问题,再考虑路人。)你如果是从安全角度的话肯定是封闭的好,现在因为你包括现在很多设施的公交站的安排什么,这种综合布置都是安排在小区门口的,那也就不存在这个要去穿过他。)(中国的国情这个防盗很重要嘛,所以说作为业主来说我肯定是觉得自身的安全比路人看风景更重要。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呢不是那么简单的。】

  【A】还有人担心,“破墙”后的小区,房产价值会不会受到损害?另外,当一个住宅小区开放后,小区部分土地实际上从业主用地变成了城市公共用地,而承担小区土地出让金的却是全体业主,那么,对于已建成的小区,开放之后是否补偿全体业主?今后新建住宅小区是开放式的,与土地有关的税费是否也要相应下调?这些问题都引发了讨论。

  【0223市民实况2】

  【小区里面的东西应该属于小区里面的业主共同所有吧。我们业主不能开部车占着,同时也不能让其他人来占。】

  【B】可见,开放住宅小区不是拆围墙拆大门这么简单。街区这一概念发端于欧美,是一组建筑物与周边或其中的广场、街道、小公园、绿地等实体或空间的总称。一些专家更是指出,以现有的法律资源来看,并不支持强制性的“小区破墙”;国外的无围墙小区,也都遵循相应的规划条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田宝江表示,从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的社会治安等情况来看,很难说已经达到小区可以“没有围墙”的条件。“城市规划要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相适宜,小区破墙现在来说可能是有点超前。

  【0203田宝江41秒】

  【实况:我觉得会有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呢,我们要知道国外很多欧美国家也并不是完全否定封闭小区的,现在很多美国的小区新建它也是封闭式的。另外一个就是说,你如果要做这种开放式的街区,必须是一个综合的配套工程,你的治安环境,你的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你的整个的街区的使用空间的配套的完善性等等都要跟上,你这些东西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就拿我们国家现在的条件来说,贸然的打开,肯定会带来很多交通、安全、私密性破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还是要非常的慎重。】

  【A】不过,撇开不安的情绪,仔细阅读《若干意见》的这一条文,不得不说,这的确代表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近年来,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不少城市原本充满人情味的“小马路”、“小街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气派雄伟的“新区”和宽阔笔直的“大马路”。空间尺度,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热门议题。越来越多的规划专家认同,巴黎、巴塞罗那等拥有众多小马路小街坊的欧洲城市,及其所代表的符合“人的尺度”的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上海市中心的湖南路,以及改造后的新天地、田子坊,也是这种“人情味”宜居城市环境的代表。

  【B】所以,拆小区围墙不是拍脑袋决定,但是老百姓担心的问题也确实值得关切。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文章说,这就提醒相关执行部门:街区制推广不会一蹴而就,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必须注意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首先,推行街区制要有“软件”支撑。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其次,推行街区制还得有“硬件”保障。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最后,街区制的推行还需要一些单位做表率,开放封闭小区从一些单位大院开始,才有利于未来街区制的顺利推行。昨天,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文件中所涉内容,要具体落地还需要时间,具体如何实施一定会征求居民意见。

  【A】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在“精神还乡”占据着一个个网络头条的时候,也有人追问:如果说我的故乡是远方,那么城市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当人们不断带着梦想和希望,走进“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大都会,城市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家园。一位城市规划师曾断言:“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的确,钢筋混凝土的无序生长,只会让居民的生活遭受无休止的考验;如何让城市发展的人文之光在每一个角落闪亮,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身心安顿之所。

  来源:东广新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