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援好友 传递正能量
11月11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新声援好友会”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这次活动在进行医学康复指导的同时,还为“好友会”中康复满五年和十年的患者共同庆祝五岁和十岁的“生日”。医院党委书记李华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并亲临现场,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放疗科、护理部和宣传文明办的医务志愿者参加了活动。徐汇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负责人许春斌先生应邀出席。
活动中,耳鼻喉科头颈外科陶磊医生首先倡议将原来的“新声援病友会”改名为“新声援好友会”,得到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好友会”更能体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寓意医护人员和患者像朋友一样,为着共同的目标——战胜病魔、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努力。放疗科的朱奕医生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就喉癌的放化疗知识进行了讲解,并分享了典型案例及其治疗效果。结合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的病房探视项目,主持人詹晨辉代表基地阐述了志愿者工作与医务社工的区别和联系。
随着活动的进行,现场歌声渐起,伴随着烛光,李华书记和“寿星”代表以及特邀嘉宾许春斌先生一起切下生日蛋糕,大家共同祝愿明天会更好。现场的欢声笑语把活动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声援好友会”中有6位康复患者已经成为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的一员,他们定期进入病房,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鼓舞患者,把康复过程中的心得传递给患者,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用坚定的毅力和信念,通过医院的食管发音训练重新学会“说话”。这些志愿者们为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做了大量的工作。活动中,李华书记亲自为他们颁发了《上海市志愿者证》。
今年,眼耳鼻喉科医院根据这些志愿者亲身经历改编拍摄的微电影《新生•新声》,凭借医护人员和喉癌康复患者的真情演绎,荣获了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医患真情故事”微电影一等奖。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又推送他们的代表作为励志达人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台《36度7》节目励志特辑的制作。当节目视频和微电影在活动中播放后,在场的康复患者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去感染其他患者,他们的话语也感动了在场的医务人员。
从被动接受的患者转变为主动给予的志愿者,从治病救人的行医者转变为健康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这正是一次正能量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