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上海交大校史馆迎校庆展出重要史料
新华网上海4月8日电 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交大学校校史馆展出了一批重要的史料,其中,新陈列的近代最早的一批教科书等史料全面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起步历程。
这批教科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在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后,师范生们尝试自编了符合国情、适用本校教学所需的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共计30余种,尤以《蒙学课本》《本国初等地理教科书》《学校唱歌集》等我国第一批自编教科书最具影响,开启了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的历史进程。
其中,1898年初版,1901年新订的《蒙学课本》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教科书之一;1902出版的《初等地理教科书》是我国近代最早编纂的地理教科书。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副馆长丁东锋说,这些教材的意义在于为之后的近现代中国人编纂教科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校史馆内展示的一篇《关于勒纳德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是1907年1月南洋公学学子李复几赴欧洲留学时所作。李复几获得德国波恩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也是欧洲授予中国人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此外还展示清末民初的一组大学文凭,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大学毕业证书。年代最早的一张是1907年,即光绪三十三年,是由当时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签发,文凭分中文、英文两种式样,中文式样长42厘米、宽59厘米,正上方大书“文凭”两字。
上海交大前身南洋公学是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等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
来源:新华网 2016.04.08
原文: 上海交大校史馆迎校庆展出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