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刊发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迈向2035,一张蓝图干到底》

25.01.2018  13:44

编者按:1月22日《文汇报》第5版“文汇时评”专栏刊发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迈向2035,一张蓝图干到底》。文章认为,有了好的规划,要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要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把既定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抓紧深化细化具体的专项规划。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 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上海今后发展的战略方位、发展主线和各方面发展重点,为上海未来发展标明了方向。

关键要有好的执行力

规划力、决策力、执行力构成了现代城市治理的逻辑链条。规划力框定战略方向,决策力抉择治理主线,执行力决定实际营运。城市治理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方面的合力。实施好城市总体规划,关键要有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更为现实的治理能力,影响着规划的实施落实。规划和重大决策最后都归到行动层面,没有好的执行力,就谈不上好的规划效能。因此执行力决定了规划的实现程度。要紧扣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把握守住底线、优化功能布局“两个关键”,把牢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产业融合,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功能布局。

执行力不仅是一种“按图施工”的作业能力,更是一种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工作的再创造能力。因此规划执行力不在于表面的亦步亦趋,而在于师其意、得其神,既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创造,也要探索留下更多“软件”成果。要注重在全面准确理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实施贯彻不遗漏、不变形、不随心所欲;同时不机械、不僵化,在规划的细化落实和创新上下工夫,实现执行力创新。通过规划促进改革与发展,使执行力成为进一步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和“能量加载”的过程。

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

城市的胜利》一书的作者格莱泽认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城市的最大公共价值在于有利于人的生活。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是一座城市的最高品质。城市不仅是人们五光十色的优裕物质生活场所,更应是人们徜徉其中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对外能配置全球资源、对内能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大目标下,要抓住市民关心的教育、卫生、就业、养老、住房、文化体育和助困帮扶等基本公共服务补齐短板;并着眼未来城市生态环境的更高标准、营造更为优美的生态空间,让人们更多亲近自然,提升城市的宜居质量。

文化展示着城市的价值品位和风貌,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人类城市演进史表明,城市发展建构庞大实体易,拥有真正的人文构造难,而拥有构造丰富的人文原野是城市空间的高境界。城市需要高质量的“精神化生存”,需要绿色文化原野上的生命迈步。要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根脉,注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性建构。

实施好城市总体规划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作为规划实施的推进主线。

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

新时代需要新面貌、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城市规划预设了一个城市的中长远发展框架,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审慎的规划设计,对中长远发展“扇面度”作出选择和厘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有了好的规划,要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要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把既定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抓紧深化细化具体的专项规划。领导干部要把握要求,带头遵守规划,职能部门要严守规划,将规划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要让更多市民更多了解规划、读懂规划,使规划实施过程成为凝心聚力的过程,以追求卓越的战略境界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35年的上海,将是一座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本文刊载于2018年1月22日《文汇报》第5版“文汇时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