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公立医疗“玩转”网络[图]
今年1月,香港,第七届亚洲金融论坛。李彦宏坐在台上“指点”医疗未来,直陈互联网将让中国的医疗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放在数年前,这举动大概会被认为“疯了”,但如今,这个互联网大佬的演讲在医务界引发强烈共鸣,“不管你关注与否,互联网已经在改变医疗,也确实能帮助解决一些现实的医疗不足。”一名从医二十多年的医生说。
的确,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大有风雨欲来之势,以至于被誉为新媒体最难攻破的“堡垒”——公立医疗系统也坐不住了,从犹豫观望到争先恐后,公立医疗系统正在主动贴近互联网时代。
远程医疗在社区“开花”
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说到底是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去年11月,徐汇区卫生计生委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合作:在全市率先组建覆盖全区社区医院的“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自此之后,在徐汇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拍片的患者,放射影像检查信息将自动传输到六院“集中阅片”,得出诊断结果,发回社区。全程不超过30分钟。
“社区就诊节约了问诊时间、诊疗费用——社区不收取挂号费和诊疗费,自付比例也较三级医院低,老百姓等于花了低廉的费用,获得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社区医院也‘活’起来了。”徐汇卫生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俞圣奇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对社区卫生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此言非虚。自去年11月运行以来,从社区医院“飞”到六院的片子数量累计有7000多张,13家社区医院一天上传的X光片最多可达700多张。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读片医生就此“武功全废”。根据徐汇区和六院的约定,社区医生也要读片,并且,如果他们读到了六院专家没发现的问题,六院专家将被“扣钱”,奖励给予社区医生,专业提升积极性一下子高了。
最近,徐汇区正在推进社区心电图远程诊断、区域检验中心等项目。在此期间,网络犹如一根根输油管,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将被“引流”至社区。
三甲医院“触电”新媒体
仁济南院常务副书记程华丰也开始“触网”——每天去“掌上医患”转转。这是仁济南院新上线的一款手机APP应用,可以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医疗费用、读取检查报告、阅读科普文章,还能像淘宝店一样点评医生。院方将此定位为“移动医患关怀平台”,通过获取患者对医院的想法,着力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患和谐度。
更多的上海三甲医院则活跃于社交媒体。在儿童医学中心的新浪微博上,除了育儿科普知识、公益讲座信息,微博维护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将“挂号已满”的科室挂在微博上,避免病家白跑一趟。瑞金医院去年推出微信平台,科研新进展、学术会议、科普文章,甚至医院的“人气医生”纷纷在微信上与网民“见面”。
这般“接地气”很快赢得“粉丝”无数。在国内医学界人士看来,三甲医院纷纷“触网”踩中的是国际医院发展的一大趋势。以社交医疗媒体领域的“超级明星”——美国梅奥诊所为代表,利用革新式的网络渠道传播医学知识,启发公众做出健康的选择,促进医患关系,共同提高医疗质量,已成为国际顶级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生集结网络“解疑答惑”
在此期间,医生也开始了悄然转型。
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管樑逢人便自嘲:“很多人以为我就是拍片子的科室,不看病的。”殊不知,管樑在网络上人气爆棚,以甲亢、甲减、转移性骨痛等治疗为特长。在“好大夫在线”上,他的感谢信多达119封,患者满意度高达99%,该网站新近推出“电话咨询”业务后,他最近累计接到578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十足的“明星医生”。
“许多人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找医院、找医生,互联网已开始影响就医方式,对此,医生也需要转变。”管樑告诉记者,每天花一小时回答病人的网上咨询,如此一来,患者不至于“挂错号”——尤其是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地患者;对三甲医院的医生来说,也可以将宝贵的门诊时间留给真正需要的疑难病人。
现在,像管樑这样的医生很多,集结于“好大夫在线”、“医元网”等大型在线医疗服务咨询平台。尽管对于三甲医院的医生们纷纷“触网”,专业领域内还有争议,但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在门诊时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网络上充分的医患沟通有“分诊”、科普、促进互信等众多正向作用。
而以知名医生博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医生余可谊为代表,强调三甲医院医生在互联网上“正本清源”作用——互联网时代,发布虚假医疗信息门槛降低,伪知识大行其道,“正面的力量需要占领这个江湖”。
来源:《文汇报》 头版 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