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 群众受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现
为更好地了解市民对本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情况及满意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以本市18-75周岁的中国籍常住居民(以下简称受访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样本3360个,分布在全市17个区县,涵盖各年龄段、各学历及不同收入人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人数(人) | 比重(%) | |
合 计 | 3360 | 100.0 |
按性别分 | ||
男 | 1669 | 49.7 |
女 | 1691 | 50.3 |
按年龄分 | ||
35岁及以下 | 1238 | 36.9 |
36-55岁 | 1287 | 38.3 |
56-65岁 | 569 | 16.9 |
66岁及以上 | 266 | 7.9 |
按月收入分 | ||
2000元以下 | 438 | 13.0 |
2001-4000元 | 1822 | 54.2 |
4001-6000元 | 736 | 21.9 |
6001-10000元 | 281 | 8.4 |
10001元以上 | 83 | 2.5 |
按文化程度分 | ||
初中及以下 | 843 | 25.1 |
高中(含中专、技校) | 1058 | 31.5 |
专科 | 716 | 21.3 |
本科及以上 | 743 | 22.1 |
一、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1.电视广播:主要日常文化休闲方式
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每日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见图1)。其中,2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占29.7%,1~2小时的占28.9%。从年龄看,老年受访者中长时间看电视、听广播的比例最高,有近五成老年受访者和35.2%的中年受访者选择2小时以上,而青年受访者仅有17.7%。
图1 受访者日常文化活动时间
2.休闲上网:青年群体热衷
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每天非工作时间上网超过1小时。其中,2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占18.5%,1~2小时的占21.1%。从年龄看,近六成的青年受访者每日非工作上网超过1小时,高于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从学历看,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有53.8%每日非工作上网超过1小时,高于平均14.5个百分点。
3.阅读书报:逾八成受访者每天不到一小时
调查中,仅有13.2%的受访者每日阅读纸质书报1小时以上,29.0%的受访者阅读时间在30~60分钟内。学历越高的受访者中阅读比例越高,逾五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每日阅读超过30分钟,高于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现
1.公共文化设施基本满足市民需求
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能够基本满足自身需求。其中,受访者对公园绿地(83.7%)、电影院(79.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7.9%)、图书馆(77.5%)、体育健身场所(76.3%)供给情况最为满意(见图2)。
图2 公共文化设施满足程度
2.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受到市民欢迎
调查显示,在问卷涉及的9类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中,公园绿地是受访者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公共文化场所,有56.3%的受访者每月会至少去一次公园绿地,有40.2%的老年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去一次。每月至少去一次体育健身场所和社区文化中心的受访者比例分别达到46.2%和33.1%。
另外,每年去若干次电影院、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61.8%、49.5%、40.6%、37.6%。相对而言,剧院和音乐厅的使用频率较低(见图3)。
图3 公共文化场所使用情况
3.公共文化活动知晓度较高
调查显示,公共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受访者对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知晓度较高。其中,旅游节知晓度最高,为90.6%,其次为电影节(83.6%)、电视节(79.5%)、市民文化节(78.5%)。
受访者参与最多的文化活动是旅游节(29.2%),其次全民健身日(22.1%),其他参与度较高的文化活动有世界读书日、电影节、电视节(见图4)。其中,较高学历的受访者在知晓度和参与度上均高于其他群体。
图4 公共文化活动知晓度和参与度
4.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受访者平时参与较多的社区文化活动分别是:使用基础健身设施(33.0%)、在社区图书馆和报纸宣传栏阅读(29.9%)、参与各类培训及讲座(25.6%)、参与社区文化表演(20.5%)、参与棋牌休闲类(17.2%)、参与社区趣味比赛(10.8%)。
同时,老年群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受益最多。调查显示,76.3%的受访者所在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主要面向老年群体。有25.6%的老年受访者每周会去社区文化中心若干次。在培训讲座、书报阅读、棋牌休闲等社区活动中,参与率平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约5~10个百分点。
三、市民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仍有较多期待
1.个人文化生活自评满意率不高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自己文化生活的满意情况总体评价不高,认为自己文化生活非常丰富或者较为丰富的占36.4%,认为一般的占43.1%,认为不太满意的比例超过两成(见图5)。
从分组情况看,中老年群体的满意率较高,55岁及以上受访者的满意度高于55岁以下群体8.1个百分点。居住在内环以内的受访者满意度高于其他受访者9.6个百分点。
图5 受访者对自身文化生活的评价
2.“距离远”和“价格高”影响市民参与热情
对未参与或较少使用公共文化服务受访者,调查询问其原因时,除“没有时间参与”(35.0%)主观原因外,距离(23.0%)和价格(13.7%)是目前影响市民使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居住地附近没有或者距离较远”是造成市民不能及时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原因,而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选择距离因素的比例更高。对于音乐厅、剧院等演出类场所,受访者主要反映“收费较高”。
3.免费服务项目知晓度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34.6%的受访者仍然不知道全市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的基本服务项目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尤其是低学历、低收入、老年人、农村居民,以及非上海户籍的受访者对此政策的知晓度更低(见图6)。
图6 免费服务项目知晓度
4.社区文化建设仍有改进空间
调查显示,对于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23.4%的受访者认为“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其次是“活动场地有限”(18.2%)。另外还有受访者表示“社区文化活动对象有局限性”(15.5%)、“不知道有哪些文化活动、无法参加”(13.2%)。非上海户籍的受访者中有34.4%表示不知道哪里有文化活动。此外,低学历、低收入、农村居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使用中参与度较低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