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综合整治之合庆样本:"杨琴华们"的笑与泪
十年之后的今天,杨琴华依然坚守最前线。当世人目光聚焦合庆,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却是:“我们的老百姓太可爱了,干部们太辛苦了,企业家太不容易了。”
环境整治是一场硬战,在这场战役中,像杨琴华这样的基层干部,有许多。
这些基层干部,永远出现在拆违一线,与违法行为斗智斗勇,“不达目的誓不休”;他们为老百姓竭尽心力,面对威胁恐吓无畏无惧,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他们背负重任,眼含泪水,笑对困难,坚定前行……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攻坚者,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当家人的担当
“为了广大百姓的利益,我这个人敢说真话,敢说实话,哪怕得罪一些人。”
说这句话时,杨琴华笑得爽朗。这位合庆女当家,干练短发,一件黑色夹克,说话中气十足,一副“大姐”的样子。谈起合庆环境整治,她说“为了老百姓,我们要敢说敢做敢担当”。
眼下,她正在做一件“天下最难事”:拆违。
对杨琴华来说,这件事并不陌生。履职合庆时,区委、区政府交给她两大任务:一是把合庆经济搞上去;二是遏制违建的势头。然而,她在合庆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恰恰就是拆违。当时,全镇29个村中有部分村支书请辞,理由就是“拆违实在做不下去”。这些在过往政策推动下发展起来,为合庆百姓带来收入和就业,为村镇经济带来辉煌的企业,转眼间就成为违法建筑?村民和村干部一时难以接受。做事一向风风火火的杨琴华,第一次感到了压力。
2008年10月,建设中的海升地块被叫停,60多名工人到镇政府上访。尽管海升地块的违建不属于合庆镇管辖,但杨琴华还是硬着头皮和海升地块四家企业的老总谈判,终于在午夜12点前把工人都送回了家。
杨琴华说,自己不是那种“爱管闲事”的人,但为了合庆老百姓少受污染,必须拿出当家人的担当。在合庆许多基层干部心中,这位会因污水厂和垃圾填埋场臭味扰民等问题,与村支书一起去市政府反映情况的书记,是每遇紧要关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起的“定海神针”。
然而,杨琴华也有柔软的一面。2010年,被视为地区“未来出路”的《合庆集镇规划》经市政府批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受机场噪音区干扰,已经投入数亿元资金的市政设施工程出现波折。下转5版(上接第1版)工程进度和原集镇功能均受到影响,有些项目只能戛然而止。杨琴华在人后悄悄掉了眼泪,这泪是为合庆百姓流的。
不过这泪不会白流。如今,合庆各村的环境越来越好,空气中的异味淡了很多,河水也开始慢慢变清,一些离开村庄的年轻人,开始回归家乡,老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村民和杨琴华打招呼时总是说,“杨书记,你比以前瘦多了。环境好了,你的身体也要保重啊!”
“有这句话就够了。即使日后离开合庆,我也没有遗憾了。”杨琴华说。
忠孝两难全的老兵
“拆违是场博弈,如果害怕,就会束手束脚。”在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会润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没有“怕”字。
人民塘以西有一家企业,三违办与其谈好拆违后,老板却突然反悔,在起重机上吊起两个乙炔气瓶,直接开到工地对着拆违队员,一上来就扬言要“同归于尽”。
得知现场有20多人,还有许多危化品,陈会润立即询问“许多危化品是多少”。回答是“不知道”。他当场拍桌:“一问三不知怎么来指挥?马上了解,把准确数据告诉我!”
事后查明,现场地面危化品超百个。有的干部听后吓得脸煞白。此时,陈会润又站了出来。在他指挥下,危情最终妥善解决。
这位上过战场的空军退伍老兵坦言:“打仗我都活了下来,我知道拆违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对于从事城管执法工作多年的陈会润来说,今年7月接手合庆整治前,他就非常清楚,拆违是硬仗。9月综合整治开始后,许多村干部和拆违办的干部都收到过恐吓。陈会润的车经常被人用树枝划成“花脸”,接到恐吓电话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对方还威胁到他的家人。在电话里,他总是这样回复:“你们这些胆小鬼,有本事站出来说!”
拆违任务最紧张时,陈会润家庭又遇不幸。今年10月3日晚,他接到母亲病危通知,连夜驱车赶回山东临沂老家。可在家仅停留一日,他又马不停蹄赶回合庆,因为10月6日还有重要工作。10月29日,母亲再次病危,他放下手中工作直奔临沂,见到了抢救中一直昏迷的母亲。但这次老人家没能扛过去,11月7日凌晨,一别即成永诀。
“我18岁离家当兵。算起来,直到母亲去世,我和她相处时间都不到四年。”一边是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一边是对母亲的愧疚。葬礼上,陈会润哽咽地说了五个字:忠孝两难全。
如今,每天凌晨5点左右,家住杨浦的陈会润都要跨过半个上海,赶到合庆;晚上回家,看完新闻联播他就上床睡觉,但凌晨1点一定会醒来,开始思考第二天的工作。他说自己这个人,就是要穷尽一切办法做好一件事,达到最理想的目标。
村干部的乡愁
今年年初,杨陈华得到政府将大力拆违的消息,于是一过完年,这位勤昌与春雷两村的联合党总支书记就召集各家企业老总开会,鼓励他们先拆除2006年“拆违红线年”后的违建,尽量让企业掌握拆违主动权。
为何如此煞费苦心?因为土生土长的勤昌人杨陈华知道,这些企业对村民们的意义。在春雷村,随着企业拆迁,一些50多岁的本地村民成为失业人口,没有技能傍身,这些人的就业成了杨陈华一块心病。“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啊。”
于是,当听到G1501国道以西有企业需要招人,杨陈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赶紧介绍失业的村民过去应聘。眼下,他已经成功帮助8位村民找到新工作,但仍有27人尚未就业。杨陈华还在为他们奔走,但这已不仅仅出于村支书的责任,就像他说的:“我从小长在这里,这里的村民就像我的家人。”
在合庆,大部分村干部都如杨陈华这般,他们与普通村民的差别只多了一重责任,也多了一份艰辛。
永红、红星两村联合党总支书记陶华是地道的永红村人,今年1月接到拆违任务后,就没睡过好觉。“任务艰巨,可大家都是兄弟邻居,怎么跟人家开口呢?”
那段时间,陶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凌晨两三点还在想,要找哪些拆违点位的业主谈,怎样让大家主动搬、主动拆。当问题像跑马灯一样转了好几圈,天边也泛起了鱼肚白。
无数的不眠夜换来的是村民的笑颜。62岁的勤昌村村民顾永根很怀念小时候,那时合庆的河里摸得到鱼虾。今年11月,河道整治初具成效,顾永根发现家门口的小河开始变清,再也不是什么“垃圾河”。每每在村里遇到杨陈华,老顾总要拉着他的手说:“杨书记,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脚永远比路长,人永远比山高。合庆的命运交响里,永远有基层干部们的笑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