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APP获数百万投资 "学霸"精确定制私人美食

29.06.2015  13:11

  “创业维艰,惟愿一路有你。”———上周,这样一则话帖在微信和多个线上平台被热转。来自复旦数学科学院的韩旭和他现在的未婚妻,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两个人的创业旅程。

  2015年1月1日至今,短短半年时间,韩旭用他的数理思维,独特的精准计算内置载入,推出了这一款名为“吃啥”的APP,并在一周内迅速“吸粉”。和许多创业者不同的是,韩旭在创业最初,仅仅凭借超前的思维模式和精算的技术程序设计功底,就在尚未做出成品、没有自有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率先获得国内知名VC的数百万级首轮天使投资。

   一餐饭激发创业梦

  在大学路锦创路上的一栋写字楼里,记者发现了这个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墙面上一面硕大的写字板,记录了各式各样的数理公式。

  这间办公室里并没有创造时下热门的网络游戏,或是编写种种的计算机线上程序码。而是在做一款叫作“吃啥”的APP。上周刚刚上线的“吃啥”,从酝酿到成品仅仅半年时间,客户群是普罗大众,目标是比最火热的“大众点评”拥有更精细化的功能。

  长发及肩、笑容甜美、架着眼镜的清爽女孩儿,正是这间办公室的创始人之一、韩旭的“未婚妻”房媛媛。谈吐亲切,实难想象她惊人的能力。

  作为交换生,先后在港大、牛津就学,离家在外的日子对美食的想念难以形容。韩旭最初萌生做一款美食APP的想法,也正是由于交流学习期间“”的困扰。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中走入的一家餐厅为其搭配好膳食,让他感到精准推送的重要。

  房媛媛告诉记者,从2015年1月15日敲下第一行代码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不断突破和挑战,让简单的平台拥有精准的功能,并不断细化。“创业是拥有挑战性的,但就是这样一种挑战,才让创业企业变得更有意思,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

   创业是种生活方式

  大众创业的时代,如何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房媛媛说,是技术力量。“一个独立设计的程序模式,不断完善的计算思维,才可能应对挑战,独一无二才不惧怕后来者的模仿和追赶。

  如今,“吃啥”的团队从最初的2人扩容至8人,每一位程序员都是来自复旦、交大的技术派。对他们来说,创业已经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每天吃完饭就会来到办公室,几乎人人每天加班到深夜。

  “创业团队中几乎所有人都来自校园,毕业就开始创业。有兼职也有全职,慢慢在扩容。”1992年出生、刚刚走出校园的房媛媛,就拥有青春的力量。“许多人并不愿刚毕业就去做大公司里的一颗螺丝钉,而创业企业能够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创业企业扁平化的管理,也给予了他们更多机会。

  作为复旦大学九十九度杂志社前任社长,这个新闻学院的乐天女孩儿说,经人介绍和韩旭结识,才有了这样一段缘。创业之初她仅仅是凭借一个“吃货”的敏感和新闻专业的市场敏锐,去帮助技术派开拓市场。

   科学计算味蕾偏好

  明黄色的界面,刚刚登陆,就有10张花色的美食图片。用户在下载APP之后,可以对这些图片进行初步筛选,喜欢就向下滑动,不喜欢就向上滑动。而操作系统则会悄悄记录下用户的美食偏好,用于数据分析。

  “目标定位是大众化的,所有用’大众点评’的客户都能使用’吃啥’,但我们能够通过金额、地点、美食种类,来更为精准地提供和推送美食。”房媛媛告诉记者,切入到店消费,进行智能推荐,在APP内置的系统里,消费者的所有美食行为都会被数据记录,包括对美食图片的评阅和点赞,几百个标签来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成为用户的私人美食专家。

  记者注意到,“吃啥”的界面中还包括一个“美食圈”。房媛媛告诉记者,未来希望这个“美食圈”的功能成为一个美食社区,成为图片社交的平台。“社区内所发布的内容都是有价值的,人人都可以是‘美食家’。

  “‘吃啥’未来的搜索功能将更为细化,不论是简餐、约会还是聊天,会找到适合不同需要的方式做出细分选择,计算消费者的味蕾偏好,给予精准推送。”房媛媛说,“目前来看,内测时期的用户活跃度很高,正式上线后反馈也不错。

   先成为微信大V再推APP

  和所有创业平台不同的是,“吃啥”的营销成本几乎非常低。“不赞同砸钱模式换取影响力。”房媛媛说,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媒体平台,再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APP平台的推广,成为更节约、效果更优的推广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APP上线之前,该创业团队就已着手做出一款同名为“吃啥”的微信公众号。如今短短半年吸纳近5万粉丝,平均每周推送5篇内容,每条的阅读转发量都在5、6千之多,最高转发数高达数万之多。

  “先成为微信大V,和更多的美食商户互动,加之沪上的数十位美食达人,把美食送到千家万户中去。”房媛媛告诉记者,相信技术力量的传播效应,对于APP产品本身,未来,仍不会花钱买量,而是尽可能以低成本完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