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教育红利"将在申城释放 高校"钱袋子"将由专业人士打理
东方网11月23日消息: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全局,上海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总结暨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获悉,上海市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2014-2020年)已获国家批准。这意味着涵盖10大方面、达52条举措的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将全面付诸实施。
对广大市民来说,包括提升上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内,随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而生的一系列制度“红利”,将在今后陆续释放。
记者发现,此次综合改革方案覆及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其中不少举措和试点今年以来已在密集推出。
大中小学老师职业门槛都将提高
记者获悉,2014年至2015年,上海将推进提升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深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在内的19项重点工作。
加快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今年9月新学期不少高校已有新动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等沪上8所市属高校开始试点"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明确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明年,"激励计划"不仅将在市属高校全面实施,上海还将特别推动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同时建立教授坐班答疑制度,增进师生交流。
以国际同类一流专业为标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上海已制定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据此,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20个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200个学科保持在全国前列。
根据昨天签署的部市共建协议,教育部将继续对在沪部属高校的"高峰"学科发展和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给予更大投入和支持。此外,教育部还将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开展科研、人事、经费管理等改革,动态调整学位点。
另一方面,上海将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大中小学老师的职业门槛都将提高。明年起,市属高校将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大学新进教员不得立马上讲台,要先当助教,用2-3年时间积累教学经验。而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市教委早在1年前就出台规定,所有新教师上岗前须参加见习培训,见习培训不合格者无法获得教师上岗资格。
高校"钱袋子"将由专业人士打理
昨天的会议披露,上海今年的教育财政投入为783亿元,较去年增长5.8%。
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上,市教委今年已要求加快建立以基本办学经费和内涵建设经费为主的经常性投入机制。
据了解,在2013年市级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中,经常性经费占29%,市级统筹经费占71%;而今年,这一结构已出现了"翻转":经常性经费达61%,市级统筹经费39%--对高校来说,这意味着:校长手里可支配的"活钱"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大了。
作为完善经费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今年8月,《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属公办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由此,高校的"钱袋子"将由专业人士来打理,建立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
市教委日前还下发文件,要求沪上高校在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上摒弃论文"一刀切",建立科研人员的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根据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进行评价。
根据此次签署的部市共建协议,随着上海教育综改的推进,教育部将支持上海市率先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改革试点。不仅如此,上海还将率先探索高校科研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机制,改革高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探索间接费用核定额度与学校科研信用等级挂钩的机制,支持学校结合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编制劳务费预算等等。
诸多"率先"将随教育综改而动
向改革深水区挺进,破解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瓶颈,这是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承担的使命。
在备受关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和高考改革方案相随,上海将组建教育考试命题委员会,推进考试命题改革。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上海将制定实施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具体办法。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将支持上海完善"春季考试"制度,推动"春考"成为高校特色专业和特殊专业依法招生的重要途径。随着"春考"改革相关试点的推进,今年的上海高三应届生,已经很幸运地赶上了改革的"头班车"。
在推进教育系统人事改革方面,上海将在全国率先制定高校教师配置标准,率先开展中职、技校系列的正高级职称评聘。
此外,实施民办学校学费指导价管理、适当扩大民办学校收费自主权,开展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等,都已一一列入上海教育综改的范围。
根据综改方案,上海将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趋势等,编制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今后,上海将率先探索区域人才需求预测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情况年度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