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郭为禄: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迈出可喜一步

26.09.2014  15:41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近日公布,我认为,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作出了三方面的积极探索,是一个好方案。

  第一个好:体现在“破题”,即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一考定终身”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
  破解“一考定终身”,主要体现在:允许外语一年两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可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相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等等。这样的改革,把过去2天的统一高考时间,分解为或者说是部分分解为高中三年的“多次考试”,这更能真正反映出学生三年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这样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统一高考的压力。
  破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主要体现在:构建了一套适合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与国务院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
  第二个好:体现在“建构”,即建构一个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多维评价和综合评价,是这一评价制度的突出特点。我觉得,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这次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重点。它对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很重要,对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导向很重要,对学生全面发展也很重要。这样的评价制度一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做完善。例如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哪些方面使用、在哪些领域使用,使用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有点耐心。一方面,应把这个使用权更多地交给高校,高校要积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选才标准。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客观、真实、准确。
  第三个好:体现在“兼顾”。既兼顾到了学生的选择权,又兼顾到了高校的选择权。这次改革中,学生可从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自主选择3门报考,并将成绩折算进高考总分。在录取时,高校可以根据特色和定位,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考生只要满足其中任何1门,就可以报考。对于满足报考条件的学生,高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我认为,这种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既保护和凸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高校招生的话语权。
  高考改革是每一个家庭、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要面对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评价会有区别、会有不同。要求一个方案尽善尽美、没有缺点,是不现实的。上海能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提高人才选拔水平,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认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明确的,改革方案是经过充分论证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应该努力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深化细化。(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阅读原文    

 

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编辑| 仵星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