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上海交通大学:双创教育成为大学最活跃的细胞

22.03.2016  19:02

“创新创业风起云涌,大学生创业者既在“隔岸观火”,亦在“下海捞鱼”,他们机敏的目光与富有激情的心跳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他们更加清楚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是口号,不是标语,而是一个个细节——国家政策是否支持、舆论是否扶持、政府服务效率如何、融资平台有没有……”如何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体育人体系?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和成功率?高校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路仍漫漫。上海交通大学从教育、实践、孵化等方面入手,在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让高校成为落实国家双创战略最活跃的细胞单元,学校也成为师生创新创业的练兵场。 

【书记观点】

内驱动力 双创教育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 姜斯宪 

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是大学发展的规律,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经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中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这也提升了高校作为创新重要策源地的地位。上海交通大学深刻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布局等方面更加主动地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教育、文化、实践、孵化等全方位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努力营造“学在交大”的良好氛围。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高校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优化双创环境。第一,鼓励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使教师可以依法合规地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收益。第二,鼓励教师争取并出色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这是大学创新活力和能力的标志。第三,支持教师保留身份,带着科研成果创业。第四,推进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大团队,鼓励交叉学科的发展,形成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领域。第五,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六,持续推进国际化,强化国际科研合作。 

【双创教育】

特色创业学院培育种子选手

设计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教育模式成为双创教育重要命题。如何让最具创业创新思维与潜质的师生汇聚并碰撞出火花?怎样完成突破,实现双创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 

59store创始人兼CEO 周坤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先后创办了欢校网、59food和59store,已获得两轮风险投资。“创业的勇气就是低下身子,放下面子,可以在校门口摆摊卖袜子 ,肯骑着电瓶车送外卖。但有了勇气还要有带你进入创业佳境的平台。”周坤鹏的成功缘于研究生期间加入学校的创业学院。 

2010年,上海交大成立创业学院。该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招生,所招学员不涉及学籍和院系调整,是现有培养体系外的补充。学院开设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为目标的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创业学程和培训课程,实现有创业意向学生、创业导师团、风险投资家等群体的聚集,着力培育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形成“面上覆盖、点上突破”的分层教育模式,一方面通过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等,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指导和辅导,对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深化培育。 

王政惟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他在一次创业比赛失败后加入了创业学院。在第一次通识教育课上,创业导师分享“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你随时会面临要不要放弃的抉择。所有成功的创业家都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创业学院,王政惟还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并形成了新的创业构思“听课吧”:设计一个以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课不使用手机软件。 

【双创实践】

创新创业大赛超越“以赛为本

如果说思维意识的培育和知识理念的学习是触发原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则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保障:如何让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落地”? 

2014年,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上海交大凭借5金1银的佳绩勇夺“冠军杯”。在参赛过程中,该校充分发挥了创业教育多学科交叉的协同优势。在项目遴选方面,从农业、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甄选并组合了30多支团队,多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涉及多学科协同;在团队构成方面,创业团队成员基本来自多个学院,形成专业与能力的有效互补;在项目指导方面,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导师团从不同角度给予项目团队指导和建议。获得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爱丽舍土木检测咨询团队,其成员来自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法学等多个专业。在筹备参赛过程中,学校多次主持校内评审和答辩辅导会,多位资深创业导师、创业校友也回到母校,从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的核心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辅导。 

论及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载体探索,还要追溯到1999年。自那以后,该校连续举办了16届学校创业计划大赛。2001年,上海交大又与台湾科技创新竞赛联合发起了“海峡杯”两岸学生创业观摩团,并于2008年升级为“海峡杯”两岸大学生创业计划邀请赛。比赛内容的设置不仅体现了时代性,更超越了“以赛为本”的理念,其中有创业挑战赛、创业环境考察、名师教学辅导、中华文化体验四大模块,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所有参赛队员混合组队。近两年为进一步提升创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学校又相继举办了“燧石星火创业训练营”等。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创业学院院长朱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为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做出引领和示范。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分享式、模拟式和体验式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生动力,以创业目标为指引,促使知识和实践一贯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双创孵化】

引育并举”享孵化低成本

只有经历了社会和市场的考验,双创教育才能真正焕发光芒。高校双创培育之路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漫长:如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服务支持和专业指导?如何帮助青年创客实现校园到市场的无缝对接? 

校园里的红色书报亭变身为‘创业加油站’啦!”此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学校将校园里被冷落的数座红色书报亭改建成为创业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窗口,33个学生团队报名公开竞标分布在校园人流量密集区域的“小红亭”。首批入驻的该校媒体与设计学院学生吴斯一表示,在“小红亭”创业加油站运营创业项目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将培育成熟的创业项目有机会移植到专业创业孵化器。 

在学生追逐创业梦想的同时,该校教师也通过创新成果转化踏上创业征程。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博导俞凯带领团队长期坚持不懈地研究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并与公司合作,率先发布了人性化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平台:对话工场,以产学研平台合作模式,正在快速完成人性化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运作的转变。 

与该校一墙之隔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于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成立,通过整合了政府政策资源、交大人才与优势学科创新资源、企业资金与管理技术资源,采用“引育并举”的孵化器模式,以完整的创业服务和培育体系为创业团队提供成长平台,为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提供更匹配的创业环境,部分项目经过审评还有机会享受场租、人才公寓等方面的优惠。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交大副教授张志刚介绍道:“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零号湾的创业团队数量从最初的28个增加到160个,并吸引8家专业孵化机构入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3.21 第6版 

原文: 双创:大学最活跃的细胞——探上海交通大学双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