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教育思想与高校外语课程建设数字化”高层论坛在上外举办

21.06.2018  12:42

习近平教育思想与高校外语课程建设数字化”高层论坛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电化教学》杂志承办,“上外-文华数字课程中心”协办。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部分外国语大学主管领导、重点外语出版社领导和部分外语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等应邀出席。 

与会代表参观了位于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的“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地——“上外-文华数字课程中心”和VR外语课程实验室,一同见证了项目基地的揭幕仪式,宣告“上外-文华”外语数字课程中心的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在致辞中表示,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充沛的内容资源和过硬的出版资质,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科优势,将竭诚为实现外语教育现代化服务,并希望中心能整合行业资源,联手协同创新,共同打造成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外语数字化课程出版制作基地,营造“共学、共建、共享、共赢”的外语产业新生态。

与会专家们围绕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教育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教育国际化思想、教育信息化思想,思政教育与高等外语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与外语数字课程建设、习近平教育思想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等,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周一社长的致辞强调了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他以教育部近期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动2.0计划》为例,强调了习总书记对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重视和关心。他指出,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与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上外-文华数字课程中心”恰逢其时,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外语高校教学整合、提升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及外语数字化课程建设等方面,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杨芳副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数字课程建设”的专题说课,杨教授丰富多彩的教学经历、教学设计技巧和教学经验分享等,尤其是其对老少边穷地区学员、学生在MOOC课程里面无私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浓厚的人文关怀等,让到场的嘉宾领导深受启发和感动。大家认为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复杂的技术性和一定的财政性支持力度,还体现了更加高效的人文关怀程度和教育公平性,这也是现代数字课程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论述,指出课程数字化走在了新时代外语教育发展的前沿。他希望外语类高校在推进外语课程数字化建设中共享资源,共同为一流学科建设做贡献。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董洪川强调了课程思政贯穿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对外语学科和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结合当代中国文化鲜明特色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等打造高质量的课程。西安外国语大学李雪茹副校长指出,外语院校要抓住机遇,在“一带一路”、多语种教学、国家改革政策等方面拓宽数字课程建设的合作思路,让技术和内容联手合作,让技术的火种点亮更多的教学盲区,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技术带来的便利,更加高效地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和公平性。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张绍杰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了创新过程中体制和机制的瓶颈问题,他结合现场名师说课环节,提出了信息化课程比如慕课的适应性、现实可行性等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谈起,希望大家记住习总书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观,学会“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研究方法,在外语学科教书育人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他呼吁,结合国外英语学习研究的经验以及中国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的新契机,探索出适合世界外语教学的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针对中国数字化外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等问题,他提出了数字课程建设应该达到“深、全、续”的理念要求。他认为,信息技术辅助的数字化在线教学模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冷冰冰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以融入教师个人人格和国家人文情怀甚至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照在里面的一种最佳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把中国文化充分地体现在数字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育过程中。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指委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就习总书记提出的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都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王教授指出,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国情有机地融入外语课程建设中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学与育人需有机融合,不能只顾功用性,还需兼顾人文性。此外,他还指出,可以从理论、实践以及教育技术素养和技能等方面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清华大学张文霞教授从自身团队制作的实践经验出发,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落地问题,从教育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进行很细致的设计,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政治教育深入到课程教学中,中国的外语教育才会走得更远、更长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践行习近平教育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教授提出了慕课建设中的优、劣势和需要改进的技术空间问题,还结合以往大学外语教学的经验、教训等,提醒大家注意外语教学将要面对的机器翻译、语言智能的挑战,他还特别建议大家注意数字化外语教学中的“数字人文”问题,并呼吁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系统化改革。

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崔卫教授等十几名专家、出版社嘉宾,也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最后,《外语电化教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胡加圣社长对会议主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和总结。他说,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文华外语数字课程中心”是在学习习近平重要教育思想和助力完成国家教育重大战略转变的背景下成立的,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学习需求、课程概念、教材概念、出版概念、出版管理等,都面临着数字化、在线化、即时化的强力冲击,这就在课程设计、制作、出版和管理等环节带来了一系列看不见的问题和隐患。如何在数字化课程制作和新媒体出版环节中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科学指导,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合格、高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是我们外语数字课程建设从业者和管理者必须严肃对待的原则性问题。他指出,“上外-文华外语数字课程中心”的最大功能定位,在于能够从数字产品、课程、电子出版物和在线教材的角度,理顺制作、出版、发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还原各个环节的角色和定位,规范各自角色的地位和作用,无疑为在线课程出版和数字教材发行走上正轨起到积极作用。

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天津外语电子音像出版社等高校和出版社的相关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研讨。

初审 / 编校 / 龙洋梅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