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14年第30期
25.11.2014 14:13
本文来源: 教育厅
【招生考试】 2014年上海成人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一、专科起点升本科(专升本):文史类165,艺术类140,理工类127,经济管理类107,法学类154,教育学类164,农学类146,医学类166;二、高中起点升本科(高起本):文史类180,理工类170;三、高中起点升专科(高起专):文史类115,理工类128。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起专、高起本艺术类专业(除史论、编导类外)的最低控制线不低于相应招生科类的70%。艺术类高起本、高起专考生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由招生院校录取时作为参考。高起专体育类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不低于相应招生科类的70%,专业加试成绩必须合格。(市教育考试院) 【德育工作】 松江区教育局计划三年打造十大德育工程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少先队活动教育。 二、校园文化示范工程。 开展“三爱”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示范校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课程德育推进工程、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改革,组织评选一批区级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开发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工程。 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评估,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五、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工程。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的功能。 六、人生导师培养工程。 加强师德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方向,构建面向全体中小学班主任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的作用,建设好松江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修室,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德育管理者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德育骨干教师。 七、“三位一体”育人工程 。强化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的功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大学城资源,开展大学与中小学德育共建项目,主动参与社区共建,开放资源,加强对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八、特殊学生关爱工程。 开展随迁子女融入教育,重视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重视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间的沟通交流,重视学生心理变化,予特殊学生以情感上的关注,弥补情感上的缺失。 九、数字德育建设工程。 加强德育资源库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发挥校园网育人功能。 十、特色品牌创建工程。 开展中小学德育“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支持德育的前瞻研究。(松江区教育局) 【终身教育】 奉贤区推进“宅基课堂”建设致力打造学习型社会 该区把宅基课堂作为发展新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目前共组建、挂牌2299个宅基课堂。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成立“奉贤区宅基课堂工作室”。 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特色宅基课堂,不断深化宅基课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是形成专兼职队伍合力。 建立由村(居委会)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宅基课堂负责人、联络员制度;宅基课堂负责人一般由退休老干部、村(居)民代表等 “资深人士”担任;区社区学院、镇成人学校与区级教育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形成志愿者教师、社区教育推进员队伍。 三是注重课程资源配送。 围绕“贤文化”主线,充分挖掘与整理“三史一风”(区史、镇史、村史和好家风)资源,编写成社区教育“贤文化”教育读本;定期汇编“奉贤区村民学校课程汇总表”为全区宅基课堂提供课程排片表,倡导错位异质发展,共享课程资源。 四是创建简便实用课堂。 宅基课堂的硬件条件,不作原则性要求,只要宅基课堂负责人家里地方较大,邻居们喜欢来,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简便实用就可以。 五是加强宅基课堂考核。 考核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特色建设等方面,并及时进行典型案例总结,定期表彰奖励先进。(奉贤区教育局) 【法治教育】 《上海青年法治观念状况调查》发布 团市委联合华东政法大学近期开展了上海青年法治观念专项调查。结果如下: 在法治关注方面 : 新媒体在青年法律知识的获取中扮演重要角色 。68.67%的青年选择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了解法律知识,且“80后”“90后”比“70后”更倾向于借助新媒体获取法律知识。 青年关注领域与现实诉求密切相关。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法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占比为80.87%,其他依次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婚姻家庭,占比分别为63.83%和61.43%。青年学生更倾向于关注青少年维权;青年白领更关注婚姻领域的法律;蓝领工人则较为关注劳动者权益保护领域的法律。 对法治热点事件表现出一定的热情。 77.88%的青年对法治热点“非常关心”或“比较关心。 对法治宣传本身较认可,但对实际效果的感受差异明显。 65.93%的青年表示参加过法治宣传,51.24%的人表示“有意义”,也有48.76%的人认为“意义不大”。 在法治认知方面, 有相当多的青年认为“法治”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 普遍认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法治思维正确看待重大社会事件。 八成以上的青年表示香港“占中”事件不合理、不合法,期待依法治国能在“严格执法”和“依法反腐”上见成效。43.51%的青年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国”,当前最亟待推进的是“严格执法”,以下依次是“公正司法”“科学立法”和“全民守法”,占比分别为26.84%、16.67%和12.98%。此外,59.73%的青年认为,“依法健全反腐制度体系”才可保障反腐效果不反弹。 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方面,青年有很强的权利和规则意识, 但部分青年又存在侥幸心理。 当网上买到假货时,51.92%的青年会选择“与卖家协商解决”,23.45%的青年则会选择“诉诸法律维权”,但也有23.6%青年认为“维权太麻烦,价值不大的话,就认栽了”。对于“闯红灯”问题,70.25%的青年认为该行为“违法,应当遵守交通规则”, 23.16%的青年认为“只是素质问题,并不违法”,6.78%的青年认为“违法,但大家都在闯时,自己也会跟着闯”。对于盗版书籍或音像制品,有28.02%的青年明确表示“盗版违法,不会购买”,52.06%的青年表示“盗版违法,但比正版便宜,有时也会购买”,还有7.96%的青年“不知道是否违法,但比正版便宜,有时也会购买”。 报告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 法治宣传首先要让青年易于接受。 在注重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让传统宣传形式变得“有意思”。 二是培育法治观念关键要让青年觉得法律“有用”。 让青年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在内心建立对“法治”的认同,也要在宪法宣传中让青年切实感受到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重要性。 三是强化守法意识离不开 “信用激励” 和“道德约束”。 针对青年大多比较看重自己的个人信用,建议通过将公民守法行为纳入信用记录来鼓励青年严格守法,同时将法律所倡导的公序良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结合,发挥道德约束作用。(华东政法) 【简讯】 ▲11月16日,上海杨浦德法学校项目《投资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举行,杨浦区委书记陈寅、区长诸葛宇杰,市教委巡视员李瑞阳出席仪式。上海杨浦德法学校项目是建在新江湾城的一所国际学校,将于2016年9月开学。(杨浦区教育局) ▲11月15日-16日,2014-2015 DI 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大同中学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团市委副书记王力为出席闭幕式。今年的竞赛共吸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50支队伍参与,覆盖全市各区县,并首度有国际学校参与。(市科艺中心)
本文来源: 教育厅
25.11.2014 14:13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开展千村调查
7月17日至7月23日,上海财经大学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辽宁丹东宽甸开展千村调查
为探究数字技术在乡村应用情况,7月20日至26日,上海财经大学
教育部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来上外进行现场指导
7月3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校长李岩松出席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并会晤国际合作伙伴
7月30日-3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