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协同推进三年取得六大进展

17.05.2015  16:59

      “应该说教育信息化就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教育信息化必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部5月15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信息化总体进展,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如是说。他总结了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六大进展:

   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信息化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推进。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了中央全会决议。部际协调小组各部门协同推进,比如,财政部与教育部共同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纳入了“全面改薄”底线要求,提高了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并明确可用于购买信息化服务;发改委在“信息惠民工程”中将优质教育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列为重点项目;教育部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等等。二是各地积极推进,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18个省份建立了厅际协作机制。三是企业界参与热情高涨,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在线职业教育规模逐年上升,很多投资机构研究认为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股市投资的新亮点。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大幅改善

  一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圆满收官,6.4万个教学点全部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教学点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有效满足了400多万偏远地区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实现了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突破。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73%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43%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兵团已率先实现100%的学校互联网接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

   优质资源匮乏局面明显好转

  一是“优质资源班班通”成效显著,基础教育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企业系统开发并推广应用与教材配套的基础性资源,以科大讯飞、威科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开发的资源已覆盖所有主流版本教材;全国29.5%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36%的中小学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建设了56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开放大学汇聚优质网络课程3.3万门、总量达60TB。高等教育在“爱课程”网上线资源共享课2621门、视频公开课810门。二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新跨越,全国已有超过30%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国家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云平台,为86万名学生开通空间,全国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407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326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教学,带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

   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国家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汇聚和交换的枢纽作用,已实现与17个省级、5个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成了资源智能导航系统,提供统一用户注册、统一资源规范、统一交易结算、统一界面标识和就近服务,全国近50%教师通过平台便捷地获取适用的教学资源,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国家平台的总页面访问数近10亿次、访问用户5400多万人次、总资源下载数3000多万次。

   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

  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推进,初步构建起“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格局,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支撑学生、教师、学校等核心业务管理的29个信息系统及各类基础数据库,实现学校“一校一码”、学生“一人一号”,覆盖全国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体系日趋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大规模应用,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成为教育系统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系统部署推出若干重大政策措施

  一是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部际协调小组9个成员单位联合发文部署了7项重点工作,教育部、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形成了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全方位的整体部署。二是基教、职教、高教等领域系统部署,强化教师和干部专题培训,培训了中小学教师600多万人、校长5万多人,职业院校教师20余万人,举办了23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完成了全国县区以上教育厅局长首轮全员培训。狠抓试点引导,首批筛选了68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摘自:中国教育报)